中医治未病解读,中医养生的重点

养生又称道生、摄生 。道生,是按着自然的规律养生的;摄生,是指收摄精气,独立守神的养生 。养生学乃性命学,神者为性,属于心,气者为命,属于肾 。心属火,肾属水 。如用火烧水,则生气 。如使心肾相交(通),则元气必固 。
中医学除了运用药物调整人体的脏腑、气血、经络、阴阳的平衡外,更强调了养生,把“防”放在第一位 。《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张仲景《金匮要略》开篇即讲“上工治未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提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
《金匮要略》虽然是我国研究杂病的专书,但书中记载了不少有关养生的内容,如重视食疗,提倡预防,强调扶正等 。张仲景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思想大致有以下五方面:1.内养正气.即"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不宜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2.预防灾害.即"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3.节制性欲.即"房事勿令竭乏".4.调节饮食冷热五味.即"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5.注意衣着寒热变化.即"节其冷,热"而适其寒温.
书中有关养生的原文,例如下面这一条:
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干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困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凡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贞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此论未病先防及预防的主要措施,提出了卓越的“养慎”思想 。养慎,首先要养元气,因为元气的盛衰与体质强弱有密切关系 。此外,原文里提出了疾病的发生原因:一是疾病侵及经络传受于内脏,此为内因;二是疾病侵犯皮肤,使得手足四肢和九窍血脉壅塞不通,这是外因;三是房事不节或被各种刀棒虫兽等外伤所致的疾病 。
提到养生,就不得不提到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养生要有道,应以“食”为主体,这是物质基础 。食应食得其法,人应当顺其自然,饮食要有节制,有劳有逸,劳逸适度,动静结合,心态平衡 。人本于天地,在大自然中生活,就不能违背其运动规律 。如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吃饭工作、休息、睡眠各八小时,这就符合一昼夜阴阳转化的自然规律 。规律就是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要按大自然和人体变化的规律来调节,随着天气的变化来增减衣服,春夏秋冬的节气转化调配饮食,因时因地制宜 。此即为养生之道 。
养生的内容非常广泛,方法也很多,历代的养生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古有云:药养不如食养 。
食养是根据所需,各有所取,酸、苦、甘、辛、咸都是五脏所需,只是食之不可太过 。食勿过饱,居务求安,但如控制不住,就会“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之变,足生大疔 。”不能不引以为戒 。药养也是如此,有病药当之,无病不能乱吃药,“虚则补之”是治则,人参、党参、黄芪补气,各有所主 。所谓“药养”是针对体弱之人,或需用药来调补的 。药补如九转黄精丹、五豆饮等,因为药食同源,中医有很多的粱,既是药又是食,如山药、百合、芝麻、核桃、粳米、小米、薏米、银耳、木耳、莲子、桂圆、蜂蜜、黄豆、黑豆、绿豆、赤小豆、莱菔、菇、蘑等等 。
其实,药养食养还可以用一个词代替,那就是药膳 。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
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 。而将药字与膳字联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 。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这样的字句 。《宋史·张观传》还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 。这些记载证明,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出现药膳其名 。而在药膳一词出现之前,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已出现了有关制作和应用药膳的记载 。
秦汉时期药膳有了进一步发展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论》进一步发展了中医理论,在治疗上除了用药还采用了大量的饮食调养方法来配合,桂枝汤就是食疗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主方;甘麦大枣汤以治妇人脏躁 。在“食禁”专篇,列举了治少阴咽痛的猪肤汤和治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及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瓜蒂散、十枣汤、百合鸡子黄汤等,这些食疗方至今还被临床所常用 。张仲景所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他对食物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说得相当明确了 。
在食疗方面张仲景不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理论,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而且记载了食疗的禁忌及应注意的饮食卫生 。
【中医治未病解读,中医养生的重点】世上有养生之法,无长生不死之术 。生、老、衰、病、死,是自然的规律,除了天灾人祸不可抗拒之外,能够养生有道,通过适度合理的调摄,是可以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达到这个状态,人自然就可以远离疾病,健康长寿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