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武夷山岩茶之王“大红袍”仰慕已久 , 却因一直没有机会前往该地一睹“芳容”而生遗憾 。朋友得知后笑曰:“这有何难?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 不必出京 , 保你能品到“大红袍”特有的岩韵 。”于是 , 我随着朋友来到一家茶庄 , 店门前“大红袍”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映入我眼帘 。朋友说:“到了 , 就是这儿 。”笑容可掬的店主将我们迎进茶室 。店主姓张 , 30来岁 , 说着一口带闽北乡音的普通话 。他听说我们是特意来拜访武夷名茶大红袍的 , 好像遇到了知音一般 , 极为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 , 一面准备着茶水 , 一面为我们讲起大红袍的故事来 。【话说岩茶之王“大红袍”】大红袍乃福建武夷山岩茶中佼佼者 , 居岩茶五大名丛之首 , 堪称“岩茶之王” 。数百年来 ,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美武夷岩茶的优美诗篇 。宋范仲淹《斗茶歌》曰:“溪边奇茗冠天下 , 武夷仙人从古栽 。”把武夷岩茶比作仙茶 。早先 , 武夷山的大红袍茶树曾三处有见:一处在天心岩九龙窠 , 年产不到一市斤;一处在天游岩 , 年产约十几小两;一处在珠帘洞 , 年产一市斤半(见1921年《蒋叔南游记》) , 如今仅存九龙窠一处 。至于大红袍名称的由来 , 则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 。九龙窠现存的6棵茶树 , 可认定为三个不同品种:两棵成熟较早 , 5月6日采摘;两棵成熟居中 , 5月10日采摘;两棵成熟最迟 , 5月16日采摘尚嫩 。三个品种都生长在同一块崖壁上 , 自然条件相同 , 但叶状及岩韵各不相同 , 烤制出的茶叶色香味形也有明显区别 。因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悬崖绝壁上 , 人莫能登 。相传旧时采茶 , 寺僧以野果为饵驯山猴采之 。后来才从崖旁凿出一条缝隙 , 架上悬梯 , 茶工可以勉强上去 。采摘之后 , 悬梯立即撤掉 , 且日夜有专人看护 。因其乃国宝也!其中较为普遍的传说为:海瑞携老母同游武夷山 , 住在天心岩的永乐禅寺 。夜间其母不宁 , 如厕频繁 。老和尚得知 , 天一亮 , 就到九龙窠腰间摘回数片茶叶 , 煎后送服 , 老母遂病愈 。海瑞万分感激 , 便问老和尚:“此茶何名?”老和尚见海瑞身上穿着大红官袍 , 灵机一动 , 便答道:“此茶为大红袍 。”海瑞一听 , 拍案叫绝:“妙哉!不愧为茶之上品!”“大红袍”遂由此得名 。此外还有许多传说 , 大都与医病有关 。不管传说是夸张还是虚构 , 大红袍的保健功能确是毋庸质疑的 。因武夷岩茶采摘的都是成熟的鲜叶 , 其所含的咖啡碱、酚性物、氨基酸等 , 均高于嫩芽和非成熟叶 。再加上其特殊的生长条件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 致使营养价值和药理成分都较高 。长期以来 , 人们对大红袍只能观其形 , 难以品其味 。产量极低、弥足珍贵的大红袍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近年来 , 武夷科技人员对大红袍母树进行剪穗插植 , 获得无性繁殖育苗成功 。1985年开始小批量生产 。1994年经省科委专家鉴定 , 认为无性繁殖的新一代大红袍 , 保持了原树的优良特性 , 可谓“雏凤清于老凤声” 。主人说得出神入化 , 我们听得如醉如痴 。“请品尝一下大红袍吧 。”茶师将已沏好的大红袍斟入几个酒盅一般大小的茶杯里 , 放在我们面前 。我端起杯 , 只见茶水黄中带红 , 如琥珀一样光亮 。轻轻地抿一口 , 果然醇厚香郁 , 清芬扑鼻 。主人自豪地说:“此茶绿叶镶红边 , 七泡有余香 。这就是‘岩韵’之真谛 。”
推荐阅读
- 黄桃的功效与作用
- 早上跑步好么
- 武夷岩茶那种牌子好?茶库网推荐几个好牌子
- 武夷岩茶水仙是红茶还是绿茶?两者都不是
- 得天独厚的武夷岩茶生长环境 最奇的乌龙茶产地
- 乌龙茶小知识 武夷岩茶的最佳保存方法
-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分享
- 细说武夷岩茶种类的标准分类
- 武夷岩茶如何冲泡?简述武夷岩茶的冲泡方法
- 武夷岩茶种类有多少?武夷岩茶种类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