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甘露手工制作方式

蒙顶甘露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卷曲型绿茶,这也是其区别于其它绿茶比较明显的特征之一 。其茶汤似甘露,滋味鲜爽、浓郁回甜,汤色黄碧、清澈明亮,使人齿颊留香,越来越受到茶友的钟爱,那蒙顶甘露是如何制作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蒙顶甘露采摘标准与加工工艺?1、采摘 。蒙顶甘露茶采摘细嫩茶芽 。每年春分时节,当茶园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发时,即开园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 。?2、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分为高温杀青,三炒三揉,解块整形,精细烘焙等工序 。?鲜叶采回后进行摊放,然后杀青 。杀青锅温为140~160℃,投叶量0.4kg左右,炒到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匀称,茶香显露,含水量减到60%左右时出锅 。为使茶叶初步卷紧成条给“做形”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 。“做形”工序是决定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其操作方法是将三揉叶投入锅中,用双手将锅中茶叶抓起,五指分开,两手心相对,将茶握住团揉4~5转,撒入锅中,如此反复数次,等茶叶含水量减到15%~20%时,略升锅温,双手加速团揉,直到满显白毫,再经过初烘、匀小堆和复烘达到足干,匀拼大堆后入库收藏 。蒙顶甘露茶的由来?“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这是古往今来名茶爱好者赞誉蒙顶甘露茶的著名诗句 。蒙顶甘露是蒙山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颗耳目珠,历史悠久,在明朝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四川雅安府志》已有“蒙山上清峰产甘露”的记载 。?“甘露”两字的来源有下面三种不同说法:?一是公元前53~前50年西汉宣帝刘定把“甘露”定为年号 。在此期间正值吴理真在蒙山种茶,后人为纪念吴理真,就把最好的蒙山顶上茶定名为“甘露” 。?二是山中多雨露,称为“露茶”,而梵语“甘蒙”是念祖的意思,合起来称为“甘露” 。?三是描写茶汤的滋味鲜美如甘露 。如陆羽所说的“与甘露醒醐抗衡也” 。据记载上清峰下的皇茶园旁有“古蒙泉”此泉“大雨不盈,大旱不涸,影可鉴人”,用此泉泡茶,色香味更胜一筹 。?蒙顶甘露茶在东汉时被称为“圣阳光”吉祥花,采制后献给当地官员 。从唐朝起作为贡茶,每年春天茶芽萌发时名山县官率领全县七十二寺院的和尚上山向“仙茶”朝拜后开采,并按一年的天数采360叶,禁止老百姓采摘 。“仙茶”制成后装入特制的银盒中进贡(银盒长宽各4寸2分,高4寸),专供皇帝祭祀天地和祖宗之用 。蒙顶甘露茶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到满清被推翻后才停止生产,堪称中国茶叶史上的一个奇迹 。主要原因是生产制造全由寺院负责,分工明确 。名山全县有七十二寺院,蒙山占一半 。峰顶有千佛寺、静居庵、天盖寺、永兴寺等名刹,分别负责茶园管理,鲜叶采摘,蒙顶茶加工和鉴评,有“采茶僧、制茶僧、看茶大师”之称 。?蒙顶甘露茶是历史名茶、贡茶 。据考证,蒙顶甘露是在总结“玉叶长春”(公元1112年)和“万春银叶”(公元1120年)两种茶炒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它继承了上述两种茶炒制方法的优点,又加以改进提高直到现在,逐步形成了蒙顶甘露独特精湛的炒制技术 。蒙顶甘露的生态环境?蒙顶山位于四川省名山县,地处川西平原西南边缘,东临蒲江县,西靠雅安市,南接丹棱的洪雅县,北壤邛崃市 。?蒙顶山林木丰茂,莲花山层峦叠嶂,总岗山峭壁奇峰,与蒙莲两山对峙 。河流源头出于本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茶叶生产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年平均气温在15.4℃ 。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平均降水量为1501mm,年平均湿度为82%,土壤大多数为酸性和微酸性 。?蒙顶甘露的品质特征?蒙顶甘露茶外形紧卷多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汤色碧清微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浓郁回甜,叶底嫩芽秀丽、匀整 。?蒙顶甘露茶的冲泡?冲泡蒙顶甘露茶,最好选择扬子江的江水或优质的矿泉水,茶与水的比例为1:50,水温85℃左右,器具用玻璃杯或盖碗,容量为100~150mL 。?冲泡顺序:润具→冲水→投茶(上投法)→品饮 。只有掌握好泡茶方法,把茶性发挥到极致,才能冲泡出色正、香高、味醇的好茶 。综上所述,蒙顶甘露是一种非常好的茶叶,对于采摘制作是有严格规定的,因此大家可以放心购买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