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思想 孟子人性思想的核心理念
孟子的思想(孟子人性思想的核心理念)
孟子道性善”,以孟子人性思想为性善论,无疑是正确的 。但性善只是孟子对人性的具体认识,只是他整个人性思想的一个结论 。只说到性善,不对孟子提出这一结论的理依据做深入的研寻探讨,就不可能全面认识孟子人性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其深刻意义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个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是孟子对“生之谓性”的反对和批驳 。《孟子告子上》:
告子曰:百思特网“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说“生之谓性”,意思是凡天生带来的就叫作性 。孟子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天生的,但他反对“生之谓性”的说法 。他百思特网反驳说,如果说“生之谓性”,那就无法将人性与狗性、牛性区分开了 。因为只从生物本能上看,人和狗、牛等没有根本的区别 。他不是从人的生物本能看人性,而是从人和禽兽的区别上看人性,认为只有把人与禽兽区别开的那些属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些特征才是人性 。
关于这一点,张岱年先生有详尽的论述 。他说:“孟子所谓性者,正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之特殊性征 。人之所同于禽兽者,不可谓为人之性;所谓人之性,乃专指人之所以为人者,实即是人之‘特性’ 。”“孟子所谓性,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而非指人生来即有的一切本能 。”(《中国哲学大纲》)
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为人性,是人性论上一个大创造和大贡献 。给正确认识人性提供了正确的思路,但同时,也给研究人性问题提出了问题:人之所以为人之处究竟是什么?
孟子人性思想的又一个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 。
认识人和人生,要回答两个百思特网问题 。一是人之所以为人之处;二是人在宇宙中所处位置,人与万物的关系 。在明确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为人性的基础上,孟子进一步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尽心上》)这是说明“心”“性”“天”三者的关系,是性善论的核心思想 。
“仁义礼智根于心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四心”是仁、义、礼、智的“端” 。所以尽心可以知性,知性必须尽心 。心、性都在人,而性是天赋,又属天;天在人之外、人之上,但同时就体现在人性中 。所以“知其性,则知天”,知性亦即知天 。天不再是高不可及,不能认识,而成为可以认识;人要知天,不假外求,只需修养自己的心性即可 。通过尽心、知性,上达于天,为的是“事天”,即顺应天道,安顿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安身立命 。
【孟子的思想 孟子人性思想的核心理念】如此,建立起了由修养心性而上达于天的理论架构,完善了天命与人生、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而天人合一的核心和关键就在性;性兼天人,本于天而在于人,由内言为性,由外言为天;天人通过性而沟通为一 。
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为人性和尽心知性知天,通过修养心性而沟通天人,达到天人合一 。这两点是孟子人性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对儒学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它回答了如何认识人的本质、特点,如何认识人在宇宙万物中的位置等关于人生的根本问题 。对于我们认识和安顿人生,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都有着根本的指导意义;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和中国人观察、处理一切问题的过程之中,由此而形成发展了中华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诸多特点 。
以仁、义、礼、智等德性为人性,无此“非人也”,而善性并非自然具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这就提出“做人”的问题 。人生的第一要务是修养心性,提升自己,摆脱禽兽境界,堂堂正正做人 。由此而给“修身为本”的核心价值和道德传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天人合一,尽心知性即可知天,人的修养立身无需外求于天,一切立足于反求诸己 。由此,中国文化中没有人间和天国两个世界的分别,只有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 。中国人不追求死后进入天堂或极乐世界,而是“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留取丹心照汗青”,追求在人间、在历史中的不朽 。生和死是统一的生命过程 。死是生的继续 。人的物质生命是短暂的,人死后,躯体腐烂,物质生活方面的一切失去意义;而人的精神生命则可以长留人间,在历史发展中永垂不朽 。不朽不在于生前物质生活之所得,而在于立德、立功、立言之“虽久不废” 。所以,“未知生,焉知死”?由此,中国的圣人和普通人人性是共同的,“尧舜与人同”,“人皆可以为尧舜” 。
尽心知性,居仁由义,同时就是事天立命 。尽心知性一方面是反求诸己,诚意正心,是自主的修养;另一方面又是事天立命,循命而行,是必然和应然的使命 。由内言,是修养心性,由外言,是事天立命 。所以中国人又讲“畏天命”,讲“天理”,把“天理良心”合提 。尽心知性和事天立命合一,人生和天命合一,道德良心的自我约束和对天命的敬畏合一 。
人性沟通天人,人道天道合一 。人道本于性,即本于天道 。所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
所以,孟子“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为人性”和“尽心知性知天,天道人道合一”这两点思想,实为儒学的重要基石 。对其深刻内涵和意义,需要作深入研究及创造性的阐述和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非电商站,不做网上交易):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
推荐阅读
-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标志
- Word文本如何快速对齐
- 鸡眼怎么形成的 “鸡眼”到底是怎么回事?
- 关于谀语开头的成语有哪些速度
- 英雄儿女主题曲 英雄儿女主题曲是什么
- PS怎么样才可以导出GIF格式的动图
- 白鹭的眼睛有什么特别
- 吃蜂蜜有什么好处 蜂蜜的功效及食用方法
- 口臭难闻却能预示发生的疾病
- 傲娇嗨皮鸟宠物名字 充满智慧的鸟宠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