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草

【鹿角草】鹿角草介绍

【别名】
小鬼叉子、鬼针草(《江苏野生植物志》),山黄连、土黄连、不怕日草(《泉州本草》),鬼疙草(《河南中草药手册》),刺针草(《内蒙古中草药》) 。
【汉语拼音】
lujiaocao
【成份】
含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1] 。
【加工采集】
夏,秋采收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去瘀 。治感冒发热,喉痛,肠炎腹泻,阑尾炎,跌打损伤,痈疽热疖 。
①《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去瘀活血,通调水道 。治痈疽疖肿,小便赤涩 。"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活血,利尿 。"
③《内蒙古中草药》:"治肠炎腹泻,阑尾炎,感冒发烧,跌打损伤及蛇虫咬伤 。"
【性味】
苦,凉 。
①《泉州本草》:"甘微苦,凉,无毒 。"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苦,平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捣敷 。
【植物形态】
小花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四棱形,高30~50厘米,暗褐色,有毛 。基生叶密集,具长柄;茎生叶对生或互生,2~3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宽约3毫米,先端尖,全缘,叶柄较短 。头状花序顶生,径约7毫米;总苞2~3列,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管状花黄色,先端5裂 。瘦果线形,长1~1.5厘米,棕黑色 。有四梭,顶端有针刺2枚,长约5毫米 。花期8~9月 。
生于山坡、路旁,或阴湿处 。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福建等地 。
【药用部位】
为菊科植物小花鬼针草的全草 。
【来自何书】
《泉州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