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红掌的致命病害--细菌性叶斑病


红掌的致命病害--细菌性叶斑病红掌细菌性叶斑病(BacterialBlight)最早是于1960年在巴西发现的 , 1971年开始在夏威夷地区出现 , 二十世纪80年代相继在一些生产红掌的地区逐渐传播开来 。 随着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 , 我国引进种植红掌切花和盆花的规模逐渐扩大 , 红掌细菌性叶斑病也随之悄悄进入我国 。 红掌细菌性叶斑病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红掌细菌性病害 。 二十世纪90年代 , 此病害差点毁了整个夏威夷地区的红掌花卉产业 。 荷兰也有专业从事红掌育种、栽培的企业因预防不力而惨遭重创 。 就像红掌上的检疫性穿孔线虫一样 , 红掌细菌性叶斑病也成为红掌的一个致命杀手 , 应引起我国红掌花卉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

一、侵染方式及其症状

该细菌有两种侵染方式 。 第一种侵染类型开始于叶子上 , 称为叶部侵染 。 叶部侵染通常开始于叶缘及叶片下部气孔较多的地方 。 初期 , 在叶背面可见水浸状斑点 , 后期 , 叶缘出现褐斑 , 且边缘有黄色晕环 。 第二种侵染类型开始于茎上 , 通过维管束系统迅速传遍整个植株 , 称为系统侵染(或称维管束侵染) 。 系统侵染可以通过变黄的叶子被发现 , 在细菌侵染初期新叶叶色暗淡 。 维管束内由于细菌的填堵 , 阻碍了体内水分流动与营养向叶片运输 , 使叶色暗淡 , 叶片发黄 。 在较短的时间内 , 该类型的侵染就能导致花梗和叶片从植株上脱落 , 生长点迅速腐烂 , 并有菌浓涌出 。 有时 , 当汁液携带细菌流向叶子时 , 叶部会出现水浸状斑点 , 类似于叶部侵染 , 不同的是这种情况下水浸状斑点多出现在叶子中间的主脉附近 。 系统侵染是无法挽救的 。

二、病原

病原菌Xanthomonascampestrispv.Dieffenbachiae(McCullochetPirone)Dye称黛粉黄单胞杆菌 。 细菌杆状 , 大小为0.7-1.8×0.4-0.7微米 。 革兰氏阴性 , 好气性具单极生鞭毛 , 善游 。 单生为主 , 适宜生长温度25-30℃ 。

三、寄主范围

除安祖花属的作物外 , 该病原菌几乎可危害所有天南星科的植物 , 如黛粉叶属(Dieffenbachiaspp.)、合果芋属(Syngoniumspp.)、蔓绿绒属(Philodendronspp.)等属内的一些植物皆是其寄主 。

四、传播及侵染途径

该病原菌可通过茎、叶上的伤口 , 或者通过植株上气孔、叶缘吐水孔强制进入植物体内 。 水分是病菌传播和侵入的主要媒介 。 侵入叶片表面需要20分钟以上 , 主要侵染一定发育阶段较幼嫩的组织(气孔形成多 , 开放型 , 中隙大) 。 病害除了经由病株的接触或植株表面带菌水滴落植株表面的传播外 , 工作人员受污染的双手、衣服、采花切叶的工具、飞溅的雨水、污染的灌溉水、带菌的介质以及带病菌的鞋子、车轮等都是传播的途径 。

五、病害特点

1.环境影响

2.潜伏时间

3.营养元素影响

六、诊断方法

1.肉眼观察法

2.菌雾检查

3.染色检查

七、防治措施

1.加强预防 , 防止病菌进入园区

①要求种植清洁无病菌的组培健康种苗 。 在选择引进国内外的红掌种苗时 , 一定要选择有卫生检疫证明的正规种苗生产商生产的健康种苗 。

②生产区门口放置消毒池 , 每天添加消毒液 , 进出温室的人员都必须对鞋子进行消毒 。 进入温室的人员必须穿可以用来消毒的白大褂 , 并定期更换和消毒 。 尽量减少生产区人员的更换与流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