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有哪些特点( 八 )


1、通过立法对大熊猫进行保护 , 在立法方面已作了大量工作 , 先后制定了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多种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规定:“国家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 《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大熊猫列为一类保护动物 , 而且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定 。 《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也有明确规定 , 为了有效的打击和制裁不法分子猎杀和走私大熊猫的违法行为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7年通过的刑法补充案进一步强调 , 对走私、捕杀大熊猫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 , “将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 可并处罚款和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可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 。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2、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 , 中国政府自1963年以来 , 在秦岭、岷山、大相岭、小相岭等6大山系 , 先后建立了14个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 , 对大熊猫密集的地区和栖息地实施有效的保护 。 在保护区内 , 坚持常年巡逻检查 , 抢救生病和挨饿的大熊猫 , 制止和惩处危害大熊猫的犯罪行为 。 同时进行治山治水 , 恢复植被 , 防治各种自然灾害 , 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野外生息的干扰 , 为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

未来前景
从已经发现的化石看 ,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大熊猫的发展经历了始发期 , 成长期 , 鼎盛期 , 现在已开始进入衰败期 。
目前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而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 , 对它未来的命运也就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弦 。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 , 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 , 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 , 开拓出新的局面 , 使大熊猫能摆脱濒危的境地 , 得以永续繁衍 , 与人类共存 。
经过多年的努力 , 大熊猫的保护工作 ,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 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 , 有的保护区的种群数量还略有增长 。 大熊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 大熊猫种群生殖率大于1就意味着种群将继续缓慢地发展 。 这一研究成果激励了科学家以更大的努力 , 从各个方面去推动这个良性的进程 。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实施 , 对大熊猫野生种群的延续 , 即可发挥重大作用 。 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 , 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进展 , 饲养繁殖大熊猫的成活率已有显著的提高 , 由以前平均成活率的31.8% 提高到1998年以后平均成活率的67.74%这就证明现有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种群是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的 。 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的实施 , 还可有力的推动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的增长 。
从全局看 , 中国的大熊猫就地保护工作和异地保护工作都正在扎扎实实地向深度进军 , 作为保护大熊猫的系统工程 , 正在逐步形成其综合性、科学性和连续性 。 人们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普及 。 这一切都在加强我们保护大熊猫的信心和决心 , 推动保护大熊猫事业的发展 。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 大熊猫繁殖能力很低 , 现在已饲养过的260只熊猫中 , 性比例大体是1:1 。 在57年内约有130只为雌兽 , 但有繁育能力的仅约占雌体熊猫的30% 。 而雄性熊猫中有交配能力的更少 , 仅约19只 , 占饲养雄体总数的14% , 饲养繁殖的后代具有交配能力的仅有一只 , 它是北京动物园的良良 。 为什么大熊猫生儿育女这种先天性的本能在饲养状况下得不到充分发育呢?许多专家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