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如何举似人,山色五分清定身


请讲解苏东坡七言诗:溪声尽是广长舌 , 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 , 他日如何举似人 《赠东林总长老》
溪声便是广长舌 ,
山色岂非清净身 。
夜来八万四千偈 ,
他日如何举似人 。
看图猜成语图中两扇门半开人中间站胳膊伸开 带”十”的:
江城子
公之夫人王氏先卒 , 味此诗 , 盖悼亡也

十 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带”书”的

西江月
公自序云:春夜蕲水中过酒家饮 。 酒醉 , 乘月至一溪桥上 , 解鞍曲肱少休 。 及觉 , 已晓 。 乱山葱茏 , 不谓尘世也 。 书 此桥柱上 。

照野弥弥浅浪 , 横空暖暖微霄 。
障泥未解玉骢骄 。
我欲醉眠芳草 。

可惜一溪风月 , 莫教踏碎琼瑶 。
解鞍欹枕绿杨桥 。
杜宇一声春晓 。
溪声尽是广长舌 , 山色无非清净身 , 夜来八万四千偈 , 他日如何举似人 。 什么意思 苏轼学佛名句“溪声便是广长舌 , 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 , 他日如何举似人” , 是他与佛印常总“论无情话” , 有省而作的诗偈 , (《五灯会元》卷十七 , 《内翰苏轼居士》)以此表明对禅学的见解 。
求签求到这首诗 , 我想知道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谢谢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 , 一叶一如来 。 出自《华严经》 这是华严菩萨一真法界的描述 , 不是我们凡夫用意识思维能够理解的 。 大家不要企图理解这句话 , 给大家一些参照: 1、虚云和尚开悟偈中说: 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 春到花香处处秀, 山河大地是如来 。 2、祖师有偈云: 青青翠竹 , 悉是法身,郁郁黄花 , 无非般若 3、 又有苏东坡之名句:溪声便是广长舌 。 山色岂非清净身 。 夜来八万四千偈 。 他日如何举似人 。 续传灯录卷第二十目录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 。 因宿东林与照觉论无情话有省 。 黎明献偈曰 。 溪声便是广长舌 。 山色岂非清净身 。 夜来八万四千偈 。 他日如何举似人 。 未几抵荆南闻玉泉皓禅师机锋不可触 。 公拟仰之 。 即微服求见 。 泉问 。 尊官高姓 。 公曰 。 姓秤乃秤天下长老底秤 。 泉喝曰 。 且道这一喝重多少 。 公无对 。 于是尊礼之 。 后过金山有写公照容者 。 公戏题曰 。 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 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琼州 。 ---------显然见得东坡虽得此句 , 却未能在玉泉皓禅师底下悟得过关去

求采纳
一花一世界 , 一佛一如来 。 这句禅语是什么意思啊?不懂的 , 请不要误人子弟! 佛教讲三十二相 , 广长舌相是什麼因?不妄语 。 四种口业: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 , 做得很圆满 。 所以佛的舌头伸出来 , 把整个脸都盖到 , 我们没有能力 。 佛经上讲 , 你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子 , 你三世不妄语才有这个好相 。 所以佛舌头伸出来脸盖住了 , 大家没有话说了 , 佛的语诚实 , 绝对没有妄语;妄语 , 绝对不会有这个相 。
清净身是形容佛身清净 , 无诸染垢 。 法华经法师品所说之清净光明身、新华严经卷四十二所说之清净法身即是 。 华严经探玄记卷八(大三五·二七五下):‘净德内充 , 名清净身 。 ’
偈是佛经体裁之一 , 主要有两种:一曰通偈 , 由梵文32个章节构成;二曰别偈 , 共四句 , 每句四至七言不定 。 僧人常用这种四句的韵文来阐发佛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