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是怎么形成的,玛瑙原石怎样形成的


玛瑙石是怎么形成的 玛瑙是隐晶质的二氧化硅(SiO2) , 摩氏硬度7度 , 半透明 , 玻璃光泽 。 玛瑙是二氧化硅的胶体溶液失去水分后形成于岩石的空洞中 , 由于形成的过程很缓慢 , 所以是一层一层自外而里凝结 , 每一层的颜色因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不同 , 所以剖开来可见各种原色的环带状条纹 。
在古代 , 玛瑙是价值相当高的罕见之物 , 人们以“珍珠玛瑙”表示宝物 。 现在由于发现原料很多 , 再加上琢磨工艺水平的提高 , 所以玛瑙饰品很为常见 , 但仍属高档玉材 。 因为一块玛瑙的颜色很多 , 雕琢成俏色工艺品 , 其价值很高 。 此外 , 有的玛瑙中可以有肉眼可见的较大的液、气二相包裹体 , 称水胆玛瑙 , 雕琢师可将水胆布置在突出的位置做成工艺品 , 这是十分难得而珍贵的品种 。

玛瑙石是如何形成的 玛瑙主要产于火山岩裂隙及空洞中 , 也产于沉积岩层中 。 世界最著名的产地有印度、巴西等地 。 我国玛瑙产地分布很广泛 , 几乎各省都有 , 主要有黑龙江、辽宁、湖北等地区 。 南京雨花台产出的雨花石就是玛瑙的一种 。 古代传说玛瑙是由所谓鬼血凝结而成的 , 也只是传说而已 。

玛瑙由于纹带美丽 , 自古就被人们饰用 。 出土玉器中 , 常见成串的玛瑙珠 , 以项饰为多 。

我国古书有关玛瑙的记载很多 。 汉代以前的史书 , 玛瑙亦称“琼玉”或“赤玉” 。 《广雅》有“玛瑙石次玉”和“玉赤首琼”之说 。 玛瑙一语来源于佛经 。 梵语本名“阿斯玛加波” , 意为“玛瑙” , 可见佛教传入我国后 , 琼玉或赤琼才在我国改称“玛瑙” 。

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 , 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 。 严格地说 , 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 , 不能称玛瑙 , 只能称玉髓 。 现今市场上一些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也称为“玛瑙” , 这同古代玛瑙的含义是不相符的 。 玛瑙纯者为白色 , 因含其它金属元素(如Fe、Ni等)出现灰、褐、红、蓝、绿、翠绿、粉绿、黑等色 , 有时几种颜色相杂或相间出现 。 玛瑙块体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 , 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 。 硬度6.5~7 , 比重2.65 。

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 。 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 , 其中有红色纹带者最珍贵 , 称为“红缟玛瑙” 。 此外尚有“带状玛瑙”、“城砦玛瑙”、“昙玛瑙”、“苔藓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曲蟮玛瑙”、“水胆玛瑙”等品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

在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中 , 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 。 根据颜色的不同 , 有“红玉髓”、“绿玉髓”(亦称英卡石)、“葱绿玉髓”、“血玉髓”(亦称血石)和“碧玉”等 。

玛瑙同软玉一样也是我国传统的玉石 。 在南京北阴阳营等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玛瑙杯和玛瑙珠 。 在大量的玛瑙珠中 , 有一粒作辟邪状 , 长1.7厘米 。 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文化遗址 , 山东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东晋墓中等 , 也都相继发现了玛瑙珠 。

古代的玛瑙既有来自西域、印度、波斯、康国、日本等国的贡品 , 也有产自我国内地的 。 如东北扶余和挹娄 , 前者治所在今吉林四平市;后者为民族名 , 生活在长白山北 , 松花江、黑龙江下游 , 这里自古以出“赤石”享名(见《后汉书·东夷传》) 。 此外蔚州(今蔚县)九空山和宣府(宣化)、四角山(见《天工开物》) , 甘肃和宁夏一带(见《博物要览》) , 陕西延安府神木和府谷地区(见《广舆记》) , 汝州赤岭镇(见《宋史》)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见《博白县志》) , 南京雨花台(见《珍玩续考》)等地 , 均产有玛瑙 。 现今我国地质工作者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华南许多地区都探明有玛瑙的产地 。 古今中外 , 因为玛瑙产地众多 , 所以鉴定出土玛瑙的玉料来源就不那末容易了 。 如著名的唐代兽首玛瑙杯 , 其玉料来源就搞不清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