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牡丹紫纹羽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牡丹紫纹羽病的防治措施】牡丹紫纹羽病 , 俗称紫色或黑色根腐病或烂根病 , 是牡丹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 老株和多年连作的园地发病率较高 , 除牡丹外还危害林果木和农作物 。
症状 主要危害植株根系及根颈部位 , 首先幼嫩根受侵染 , 逐渐扩展至侧根、主根及根颈部 , 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黄褐色湿腐状 , 严重时变为深紫色或黑色 , 病根表层产生一层似棉絮状的菌丝体 , 后期病根表层完全腐烂 , 与木质部分离 。 此病危害期长 , 罹病的植株通常经过3~5年或更长时间才枯死 。 受害植株生长势减弱、黄化、叶片变小 , 呈大小年开花 , 严重时部分枝干或整株枯死 。 一旦植株根颈部冒出棉絮状菌丝体 , 证明地下部已大部分腐烂 , 植株会很快枯死 。
病原 病原为紫卷担子菌 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Tul.) Pat. ,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 子实体膜质 , 紫色或紫红色 。 子实层向上、光滑 。 担子卷曲 , 担孢子单细胞、肾脏形、无色 。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索或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中越冬 , 土壤中的病原菌可存活3~5年 。 条件适宜时 , 病菌萌发长出营养菌丝 , 侵入寄主幼根 , 然后向主根或侧根蔓延 。 在5~6月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 担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 病原菌在田间通过灌溉水或雨水、农具等传播 。 土壤通透性好、持水量在60%~70%、pH5.2~6.4最适合病菌生长发育 。 地势低洼 , 排水不良 , 土质黏重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发生严重;土壤过于干旱发病也重 。 每年7~8月雨水偏多 , 发病较重 。
防治措施
1.严格进行苗木和土壤消毒
苗木用20%的石灰水浸根半小时 , 或100倍的或波尔多液浸根1小时 , 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根3小时 。 然后用清水洗净 , 再栽植 。 土壤消毒 , 可以在翻地前 , 每亩施人2.5%赛力散粉5-7.5公斤或五氯硝基苯粉2.5-5公斤 , 或硫黄粉10-20公斤 , 翻人土中 。 小面积栽植 , 可进行苗床或树穴消毒 , 用30%液剂“土菌消”500倍液进行喷洒 , 每平方米用量3升 。
2.加强土壤水肥管理
造成根腐病的主要原因 , 多系施用未经充分腐熟发酵的人粪尿等有机肥料 , 土壤感染所致 。 因此 , 加强土壤水肥管理 , 主要措施为:
①增施钾肥 , 促进新根生长 。 生长期 , 可使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 , 进行叶面喷雾 , 也可以在施肥时 , 加入硫酸钾或氯化钾(盐碱地勿用) , 每亩用量5-7.5公斤 。
②合理中耕和冬翻 , 使牡丹园的熟土层 , 经常保持在25至30厘米左右 , 防止土壤板结 , 保持土壤疏松 , 透水透气性好 。
③忌生肥、重肥 。 人粪尿少用或尽量不用 , 如施用人粪尿等有机肥料 , 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发酵 。
④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 蛴螬咬破的根株 , 易感染根腐病 。 因此 , 每年早春 , 要及时喷洒敌百虫800倍液或辛硫磷1000倍液 。
⑤适当掌握牡丹的浇水次数及浇水量 , 尤其早春和夏末菌丝体活动期 , 当土壤含水量不少于60%时 , 尽量少浇或不浇水 , 以减少感染 。
3.进行灌根治疗
对发病严重的植株 , 可挖出烧掉 , 或切除病根经消毒后重新栽植 。 对初发或病情较轻的植株 , 可进行开沟灌根治疗 。 下列药物对根腐病有一定疗效 , 可选择使用:波美1度石硫合剂(2.5一7.5公斤/株);200一500倍硫酸铜溶液(5一7.5公斤/株);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1.5一2.5公斤/株);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5-2.5公斤/株) 。 于早春或夏末 , 沿株干周围开挖3一5条放射状沟 , 长同树冠 , 宽20一30厘米 , 深30厘米左右 , 将根部暴露出来更好 , 灌药后封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