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青铜器怎么鉴定 如何鉴别青铜器真假

我的青铜器怎么鉴定?我的回答直截了当,不转玩 。
一、看器型 。上古时代的青铜器铸造极其严格,有特殊的形制 。了解器型,有个大体的概念,超过了界限,那就属于“臆造品” 。
如图:下边错金银鼎,形制是战国,汉代 。如果出现在商周时期,就不对了 。
二、看锈色 。上古时代的青铜器,历经几千年,长埋地下,形成了层层"锈蚀”,然而北方和南方由于地理环境原因,锈色不一样 。下图南方、北方对比:
三、闻气味 。无论是南北方出土件,虽然锈迹斑驳,但闻起来依然铜香,现代新做旧的青铜器,由于采用化学物质腐蚀,有一股刺鼻的气味!如图:某地大量仿造的青铜器 。本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喜爱古镜、玉器收藏,喜欢收藏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我,谢谢有问题也可以邀请我回答,谢谢
怎样鉴定青铜器的真假?对市场上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的青铜仿品,相信很多收藏者都不知道如何应对,我通过长期的实验,也总结出一些实用\"招\",仅供收藏者参考 。
【家里有青铜器怎么鉴定 如何鉴别青铜器真假】1.锈蚀辨伪 。
古代青铜器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地下埋藏,由于受地下环境的影响,它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 。由于各个青铜器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的条件不同,所以腐蚀情况和程度也各有不同 。
古代青铜器出土的表相,第一层是绿锈,也可能是绿漆古、黑漆古,(真正的黑漆古的黑,其色质是带有活性的,此黑很容易擦落),有的绿锈下面还有蓝锈,俗称叫孔雀蓝第二层是红锈(俗称“枣皮红”,即氧化层)第三层是金、银(上面往往还含有铅的成分),有的这层是没有的第四层才是真正的青铜材质 。也可能只有三层的 。
凡是真品器物的表象,是由层次感而形成的,属于很老结的皮壳,还有表层有萎缩感、桔皮纹的特征等,即使高仿品也难以达到这种程度,这就应该作为鉴定中的主要确认指标,但鉴定的结论不能单一而言 。
2.花纹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 。
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副纹饰凸显,以细致、简朴与厚实为风格 。
周代才形成风格多样化,尤其是主纹饰明显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也有的副纹饰略微低于底平面,而这样的副纹饰,其边沿没有必要另加勾线,但主纹饰仍然明显地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的 。所以这个时期副纹饰的边沿,一般都会高于底平面,不必再用勾线来分割副纹饰与底平面的,但后期趋向素朴 。
晚期战、汉时代的青铜器的花纹清新活泼,会强调纹饰块面分割的组合,但主、副纹饰与底平面是一样平的 。所以会出现勾线,以区别于副纹饰与底平面 。凡是要用勾线来区分主、副纹饰与底平面的,倘若主、副纹饰与底平面,不明显形成高、中、低三层的,包括使用简单框线来分割图案纹饰的,即为晚期的青铜器 。
至于款识,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通称为铭文 。这种文字叫大篆、也叫金文、俗称为钟鼎文 。又分为凹下的阴文与凸出的阳文,就是通俗讲的阴工与阳工之分 。
作为铭文的形式:一种是在器物上临时急就刻成的,都是单刀刻成凹进去的阴文(一称阴工),字迹往往容易被磨损,成了较为浮浅的阴刻铭文一种是事先浇铸在器物上成为凹进去的阴文(也称阴工),字迹相对较深也易于辨识,但仍有字迹因为腐蚀,也会模糊不清的再一种是阳文铭文(又称阳工),就是浇铸凸出来的文字,这种文字形式相对要少另有一种既有阴工铭文,又有阳工铭文,这种阴、阳工混合铭文的形式极为少见,笔者也偶尔见諸于商代青铜器大鼎的资料,仅出现于更为罕见的水坑器物中,料定其是大型的祭祀活动所用 。
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
3.剥落物的验证 。
铜器上的锈是多年生成的,一般比较坚硬,它们是铜质里生成的,犹如矿藏一样,是一层一层,一点点的长出来的,坚固致密,不易剥落(有害锈除外) 。作伪的铜器要用铜锈伪装,而其表层也要经各种伪装处理,但不管怎样伪装,假的决不能变成真的,观察铜器的表层和锈斑,是铜器辨伪的关键 。
传统的做锈,一般均采用“点土喷锈” 。因作法技术高超,一般作的很像 。但有很多的弱点 。因它不是多年腐蚀生成的锈,实质并不结实,用硬物磕碰露出破绽 。如果轻轻抠下一小块,用硬物一碾便成碎末 。这种锈,还可观察锈底部,新铜平而光滑 。剥落层可用火烧,真的火焰呈蓝绿色,古铜锈一般不易燃烧,锈结晶在高温下会发出炸裂的声音,无异味 。用树脂或胶水制造的伪锈在高温下会熔化、燃烧,呈红黑色,并且冒烟,能闻到各种胶水味儿或烧塑料味儿等刺鼻的气味 。
提供几点供玩友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