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如何由“偶像派”蜕变成“实力派”

历史上真正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技术大多是那些融人生活而消失于无形的东西,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电力网络等,物联网发展的最终意义同样在于此 。
“万物互联”时代,各类创意爆发式涌现,概念喧嚣之后,如何促进市场应用落地,让物联技术真正融人大众、惠及生活?这是困扰行业已久的问题 。物联网应用要实现由“偶像派”向“实力派”的逐步蛻变,我认为至少要做到4个方面的改变 。
首先,物联网市场应用是经济问题,不是政府职能问题,政府的角色定位需转变 。
相比于互联网的“草根性”,物联网从出生就含着政府的“金钥匙” 。政府的引导或直接参与是物联网发展取得阶段成果的保证,这一点在中国尤为突出,可以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落地,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 。
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很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 。由于这些应用分属不同的部门,因此想要发展物联网应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个领域的互动 。此时,如果有政府部门出面,那么很多沟通协调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出于这个原因,很多企业选择了有政府协调指导并参与的项目 。
那么,如何看待物联网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本人认为,现阶段,由于物联网处于概念、论证和试验的应用初级阶段,在特定的监管形式下,“政府驱动”是我国诸多产业发展的模式,物联网这一互联网、硬件、基础设施等跨界整合的产业在前期发展阶段同样需要借助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进行推动 。
以盈利模式为例,物联网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是个新出现的业务,因此并没有现成的盈利模式可循 。物联网发展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培育市场,这对于很多中小型公司而言风险相对较大,一些注重短期盈利的风投并不愿介入其中,企业的初创资金链问题限制了物联网应用的市场可操作性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来看,很多中小型企业为了规避风险纷纷选择政府出资的项目,一是资金上有保障,二是可减少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 。
物联网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与互联网企业存在很大的区别 。互联网企业发展之初基本是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推动,而对于物联网企业,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成为了其发展的主要推手 。
随着各项技术、政策的逐渐成熟以及平台生态圈的建立,物联网的市场化应用、普及和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物联网要发展,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需要在适时退出干预,让“无形的手”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物联网发展各企业的参与度 。在未来的5 – 10年内,随着服务商的加入以及个性化服务的摇棋-会诼舷打开个人和家庭应用市场 。

物联网如何由“偶像派”蜕变成“实力派”
文章插图
其次,“共性平台+多元应用”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是物联网发展应用的关键 。
近年的物联网应用展会上多了一个新的词汇-——物联网平台,该平台与目前谷歌等巨头的互联网平台有类似之处,是“共性平台十多元应用”的模式,平台思路是物联网发展进步的表现之一,这无疑将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主要是由政府主导,通过推动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形式进行 。这种方式在发展前期固然重要,但对于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来说,这种指导与示范并不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形式 。
物联网能够延伸到不同的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发展具有分散化和小众化的特征,针对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场景都能延伸出不同的应用,而这些应用的要求也都存在差异,因此物联网的产品形态、系统应用及感知服务应该是多样化的,但是这种多样化需要克服应用规模狭隘的问题 。
稳定持续的物联网发展思路应该思考共性与个性协调的问题 。于是能否打造一个标准的系统生态平台,形成统一的应用、管理标准,然后通过端口的开放,将不同个性的应用与硬件融合进来就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 。谁把系统生态平台攻下来,谁就能占领物联网产业化的制高点 。
再次,物联网普及推广亟待解决“标准统一”的问题 。
古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行业发展同样如此 。没有统一的标准,行业便会“乱草丛生”,这不仅给企业带来困扰,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难题 。于是尽快出台一套行业标准,规范物联网领域产品和市场成为行业及终端共同的呼声 。
物联网的应用前景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但是横摆在推广和普及面前,首先要跨越的门槛便是标准的统一 。不同品类、不同用途的家电产品需要融人同一个网络,需要实现通信设置控制,必然需要可以互相衔接的标准接口和相关通信协议的标准,这些标准的统一对于提升物联网推广速度至关重要 。
但是从目前来看,国内关于物联网家电的相关标准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明确的部门引导和规定,而相关接口和联动的相关设备缺乏统一,因此会存在出现多种接口设备的潜在可能,这将为后续的推广普及造成混乱 。以物联网家电为例,数年前的高清影音格式之争就是个教训,当索尼蓝光和东芝阵营的Ⅺ)Ⅷ在争夺市场的时候,国内出现了多个“某企业十某部门”诞生的高清影音格式标准,最后的结果是几年乱战下来,当蓝光统一天下的时候,谁都没能分得多少蛋糕,成为了一场闹剧 。
抛开利益之争,由统一的相关部门加以推动逐步建立起产业统一标准,并从核心技术研发、信息化基础等多个环节予以加强,联合国内各家电企业统一标准,统一推广,物联网才有希望从概念而成为普遍的应用 。
【物联网如何由“偶像派”蜕变成“实力派”】
物联网如何由“偶像派”蜕变成“实力派”
文章插图
最后,突破技术创新瓶颈才能真正推动应用普及 。
物联网最为核心的是感知层的器件和设备以及以此为基础搭建而成的系统网络 。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要复杂很多 。在面对复杂的需求环境时,我们的芯片、敏感器件等基础技术特别是高精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传感器产品种类在6000种左右,而国外已超过20 000 。国内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其中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短缺 。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但国内企业都没有在某个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技术和企业 。
此外我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很多都仍属于模仿创新,缺乏原始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领域亟待寻求突破 。一味模仿尽管加快了国内厂商进人物联网产业的进度,但也限制了其未来发展和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同时拖后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而这种技术方向上的不明朗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投入热情,如此循环,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极容易在企业的观望中停滞不前 。因此,物联技术要真正实现普及,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核心技术,要做到这些,我们首先需要统一标准,并结合我国低成本信息化的特点,选取资源、安保、环保、城市管理、物流、家居等行业为切人点,围绕需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研发,进行技术示范,探索发展途径;此外,还要进一步重视节能、降耗、绿色、低碳、低成本、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