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dcs系统厂家有哪些
dcs系统分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采用控制功能分散、显示操作集中、兼顾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的设计原则的新一代仪表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也可直译为“分散控制系统”或“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
它采用控制分散、操作和管理集中的基本设计思想,采用多层分级、合作自治的结构形式 。其主要特征是它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 。目前DCS在电力、冶金、石化等各行各业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
可靠性是DCS发展的生命,要保证DCS的高可靠性主要有三种措施:一是广泛应用高可靠性的硬件设备和生产工艺;二是广泛采用冗余技术;三是在软件设计上广泛实现系统的容错技术、故障自诊断和自动处理技术等 。当今大多数集散控制系统的MTBF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小时 。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DCS关联领域有许多新进展,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
(1)系统功能向开放式方向发展 传统DCS的结构是封闭式的,不同制造商的DCS之间难以兼容 。而开放式的DCS将可以赋予用户更大的系统集成自主权,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厂商的设备连同软件资源连入控制系统,达到最佳的系统集成 。这里不仅包括DCS与DCS的集成,更包括DCS与PLC、FCS及各种控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广义集成 。
(2)仪表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工业控制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可以促使过程控制的功能进一步分散下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数字”、“全分散”控制 。另外,由于这些智能仪表具有的精度高、重复性好、可靠性高,并具备双向通信和自诊断功能等特点,致使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工作更为方便 。
(3)工控软件正向先进控制方向发展 广泛应用各种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是挖掘并提升DCS综合性能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具价值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先进控制、过程优化、信息集成、系统集成等软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在未来,工业控制软件也将继续向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开放性发展方向 。
(4)系统架构向FCS方向发展 单纯从技术而言,现阶段现场总线集成于DCS可以有三种方式:
① 现场总线于DCS系统I/O总线上的集成――通过一个现场总线接口卡挂在DCS的I/O总线上,使得在DCS控制器所看到的现场总线来的信息就如同来自一个传统的DCS设备卡一样 。例如Fisher-Rosemount公司推出的DeltaV系统采用的就是此种集成方案 。
② 现场总线于DCS系统网络层的集成――就是在DCS更高一层网络上集成现场总线系统,这种集成方式不需要对DCS控制站进行改动,对原有系统影响较小 。如Smar公司的302系列现场总线产品可以实现在DCS系统网络层集成其现场总线功能 。
③ 现场总线通过网关与DCS系统并行集成――现场总线和DCS还可以通过网关桥接实现并行集成 。如SUPCON的现场总线系统,利用HART协议网桥连接系统操作站和现场仪表,从而实现现场总线设备管理系统操作站与HART协议现场仪表之间的通信功能 。
一直以来DCS的重点在于控制,它以“分散”作为关键字 。但现代发展更着重于全系统信息综合管理,今后“综合”又将成为其关键字,向实现控制体系、运行体系、计划体系、管理体系的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实施从最底层的实时控制、优化控制上升到生产调度、经营管理,以至最高层的战略决策,形成一个具有柔性、高度自动化的管控一体化系统 。
国内dcs系统厂家其实在DCS系统上各家的产品均有缺陷,往往在厂家在投标时很少对技术规范书提出偏离,一旦中标后签技术协议时不是说这不能满足要求,就是说那不能满足要求,实在令人头疼得很 。现对以下几家产品(新华,和利时,科远,浙大中控)各自分析比较一下 。
一、和利时:
macs系统的致命伤是那对服务器 。现在虽然改了位置-把报警、通讯、处理、报表分担在不同的操作员站,但实际还在,服务器死机现象还存在(尽管几率很小),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
1、MACSⅡ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在线下装组态,虽然厂家说是可以的,但实际在组态时厂家自己都不敢在线下装,只等机组全停时才下装 。据了解在太仓某电厂做过在线下装试验,确实导致了系统复位 。不知现在推出的smartproMACS(MACSⅤ)是否解决了不能在线下载的问题没有 。
2、系统不稳定,累积会自动清零 。小问题多,控制器和模块的结构设计不符合当今主流发展趋势 。
3、通讯和DCS相连速度太慢,刚启动时有时延时较长 。有时出现死机现象,数据有时不动或为0 。通讯的数据不能做历史记录 。4、软件计时器计时器无法复位,该计时器一经启动就无法复位,可能导致有些功能不能按正常逻辑进行 。5、模块质量在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烧卡件,输出端子板阻容回路匹配可能存在问题 。优点 MACS系统总体而言简单、易用,功能比较全面,采用C/S通讯是他的一个特点 。
产品FM系列卡件和MACS软件
二、GE新华(简称新华):
新华的系统比较稳定 。但自从被GE公司收购后,后续开发力量明显不足,价格高,工程技术人员售后服务差(休息日不好找人) 。侧重于大型火电站,在国内热电站上有不少业绩 。原新华公司管理作风严谨,设备质量稳定可靠,技术人员队伍稳定 。但被GE公司收购后在走下坡路,很好的民族品牌没能的到良好的发展,其用户最集中反映的问题在于售后服务收费较高,备品备件价格昂贵 。下面把和利时MACS II/III与新华XPDS从网络结构方面做下比较:
和利时的产品在监控层与现场控制层之间存在一套冗余服务器,该服务器起到数据的上传与下载,报警功能的计算,历史数据的存储等重要功能 。这样的结构就使得服务器的功能过于集中,数据流量很大 。虽然服务器采用冗余技术,减少因服务器本身故障、或电源故障导致整个系统无法监控的风险,从DCS的本质上来说又回
到了集中控制的阶段 。我认为这种结构是有弊端的,可靠性差 。
新华公司的网络结构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DCS,数据的上传下载、控制的命令均是通过数据线上进行的 。是一种直接点对点的操作,这一点明显优于和利时系统 。
I/O卡件硬件的问题,我认为目前是国内的DCS系统与国外的DCS系统差别最大的 。国内的产品硬件和国外相差很多,无论是和利时、新华还是其他国内公司产品,在安装调试期间均存在坏的卡件,而坏的原因均是产品质量不过关,比如卡件的抗干扰能力,卡件的自保护能力以及卡件的稳定性 。虽然硬件上存在共同的特点,但和利时的产品与新华公司的产品还是存在区别,这其中有各自的优缺点 。
和利时的产品卡件具有小巧、全封装、安装方便、稳定性较好、底座直接带有接线端子的优点 。但其缺点是卡件故障率高、自保护能力差(外回路短路、接地、过电压均有可能烧卡件)、无越量程功能 。
新华公司的产品具有故障率小、具备一定自保护能力的优点 。其卡件为裸露的板卡,防尘效果差、需配备端子板卡、安装不方便、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较差 。
三、浙大中控:
系统在化工行业有一定的业绩,在电力行业起步较晚,业绩不多,其每块卡件的点数太少,模拟量输入是分组隔离的(不好,最好要都做到点点隔离),DPU的处理能力低 。不适合用于较大系统 。强调控制软件的先进性,有些不一定实用 。浙JX300X是它的主流,但系统规模太小;推出的ECS100系统还不完善,听说用日本富士的系统集成(ECS200系统)刚起步 。
四、科远:
使用英国欧陆技术,听说系统比较稳定,维护量小,备品备件不好买,在南方小电厂有部分业绩,做的都还不错 。在接线端子上可能与其他几家有区别 。对科远了解不够,就说这些 。
以上只是对和利时和新华做了较具体的分析,毕竟和利时早期占小火电半壁江山,新华系统是国产的佼佼者 。
【国内dcs系统厂家有哪些】其实在线下装哪个厂家一般也不会干的,即使保证说可以 。硬件问题是国产系统的通病 。硬件问题是国内DCS厂家和PLC厂家的致命伤 。系统的可靠运行不但与硬件和软件有关,而且和工程设计有关和现场调试人员有很大关系 。对于小电厂来说以上哪一家都可以,关键是看项目经理和现场工程师素质及现场经验,毕竞人是最主要的软件 。
推荐阅读
- 化工生产中DCS控制系统的应用
- 如何增强DCS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 “机器换人”时代将至 传统工人何去何从
- 浅谈国内外智能制造产业的现状分析
- 一文了解DCS集散控制系统
- 关于SCADA/DCS和PLC的概述
- 便携式智能农业系统的国内外市场分析和强大功能介绍
- 国内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
- 国内油价大概率三连涨
- 小米工作室已在清华大学等14所国内高校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