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仁德之事,从德性上成为一个仁德之人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中讲: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 , 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 ”
有仁德之人 , 不应一时“盛衰”就改变自己的初衷和气节 , 而义气之辈 , 也不会因为一时的生活状况 , 因为存亡之环境就改变自己的内心 。
说到底 , 仁者 , 讲究分寸 , 讲究傲骨 , 讲究义气 , 更讲究良心 。
仁者 , 良心也 , 担当之精神也 。
成为仁者的一大魅力在于 , 在于春秋《孔子家语·王言》里所言:
“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 , 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 , 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 。 ”
最具仁德之人 , 方能聚合天下最亲的人 , 如同天下最圣明的人 , 能推举天下最有才能的人 。
做人 , 就该为了成为“仁德”之人而自觉、自律地审视自我 , 提升自己 , 创造自己 。
做仁德之事,从德性上成为一个仁德之人
1:为仁德之人
做人 , 为什么要成为仁德之人?
清朝学者吴敬梓有言:
“以仁义服人 , 何人不服?”
管理人的最高境界 , 在于以仁义服人 。
做人做事当中 , 表面看似靠的是一个人的能力 , 实际上最终靠的是一个人的做人水平 。
做事之前 , 先要学会做人 。
而做人 , 就应该先在人品上过关 。
人品过关了 , 做事就顺了 , 做人也就成功了 。
做仁德之事,从德性上成为一个仁德之人
那么 , 何为人品过关?
即内心里始终保留一种“仁德”之人品 ,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曾做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天 , 他率部下出外打猎 , 恰好遇到曾经与自己结仇的泰赤乌部的朱里耶人 。
成吉思汗的部下见状 , 纷纷着急请求下令诛杀朱里耶人 。
但是 , 看到朱里耶人惊慌失措的神情 , 哪怕一生杀人无数的成吉思汗也心软了 , 于是为他开解道:
“他现在既然不与我为敌 , 那我还舍弃仁义杀他 , 这不是弃我于不仁不义之中吗?”
于是 , 朱里耶人便侥幸逃过了这一劫 。
后来 , 成吉思汗从朱里耶人话里得知 , 他在泰赤乌部里时常遭遇到排挤和虐待 , 吃无粮食 , 住无帐篷 。
做仁德之事,从德性上成为一个仁德之人
【做仁德之事,从德性上成为一个仁德之人】于是 , 成吉思汗又邀请朱里耶人同自己一波人住帐篷 , 邀约第二天一起打猎 , 然后将打猎来的食物一分为二 , 着实感动到了朱里耶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