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志强太极浑元功简论丹窍功 太极功夫三层九段论( 十 )



丹窍功包揽了“筑基功、丹田功、丹窍功、采气功、练气功、呼吸功、开合功、内运功、外达功、混元合一功”等一系列精炼内气、内功的修炼课题 。

修炼丹窍功须明何为丹田?为什么要练中丹田?什么是窍、空窍、功态窍、丹窍?丹窍与丹田的关系?何为丹田呼吸、丹窍呼吸?丹窍呼吸与胎息之关系?何为先、后天之气?何为真气、混元真气?何为丹窍内运?内运的方式?怎样练?怎样快速入门等等 。

修炼丹窍功须有“四步”之为 。

第一步 , 筑基三要 , 无极而太极

冯志强先生说:“欲成太极 , 先求无极 。 ”万物始于无极、始于静、始于基;修炼无极也须从基础条件开始 , 为修得中正之脊、中正之体中正之气而扎好根基 。

首先 , 在练无极桩功前 , 须按“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圆裆曲膝、气沉丹田、松静站立”等要领做好准备 , 先将自身脊柱由“功前弯曲弧形”状态校正为“松垂”之垂直状态 , 请见图2之A、B、c图示 。 其中图2的A、B脊柱状态是自然弯曲状态;图2的c为功中脊柱“节节垂吊”之功态 , 关键在“命门二肾之枢” , 腰椎为轴之能 , 此为第一要 。
习者于己之体内要“意注”“内筑”“设立”一条由“百会”内中起始向下直贯 , 经上丹窍--中丹--下丹窍--会阴终端为止的“中气线” 。
【从冯志强太极浑元功简论丹窍功 太极功夫三层九段论】 正如陈鑫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所说“守中用中”一样 。 此线在体内从无至有 , 由弱至强 , 渐精渐妙 , 专为中正之气螺旋升降开合所用 , 并非外功专注“体表中线”之误导耳 , 内无“中气线”之能 , “腰绝难为轴”矣 。 此为第二要 。

以上“二要”掌握到位了 , 即可正式习练“无极桩功”或桩式松静功 。 习之大意是将身之精神气血 , 筋骨皮肉 , 五脏六腑 , 具按“松、柔、静、空”要求练之 , 逐步将周身散布“真阳之气”聚至中丹田并“以意注之、守之” 。 使之始成浑浑沌沌、空空洞洞、无声无色、虚无一物生成之机之无极景象 , 如图3“虚线圆”者所示 。 气机内成“横无边际 , 竖无上下 , 大之无外 , 小之无内 , 无中间 , 无左右”之状 。 此时中丹田之丹窍为“空窍”无为之地 。 此即混元无极之态 。 随日月功夫之精进 , 中丹田之气 , 由虚无一气之象渐至浑然一气有机有象之迹 , 图象外圆虚线也渐变为实线 , 阴阳之机始动 , 但阴阳之界尚未分明之象 , 如图3至图4 , 丹田浑然一气 , 太极初始之景象生成焉 。 功至恒定之心 , 中丹田之气渐由量变至质之变化 , 其势能由无至有 , 由弱至强 , 逐现阴阳分明、二仪动静之象  , 如图4至图5所示之意 。 至此无极桩功则功进有成 。 故筑基功要将丹田聚气、椎膜行气、中气线运气 , 三者合一 , 渐至自然功成之势 , 是练好丹窍功的首要条件 。

筑基的关键 , 除了竖脊、立中气线、意守丹田以外 , 更重要的是“松静” , 是“松静”之程度与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 丹窍功筑基功之“静”应达到“平静、沉静、虚静、清静、静定、真静”之境 。 这种静可以虚空周身、空无一物、至虚至灵、不觉动静、有如海底“静极之境” , 是谓真静 。 许多人不懂静、不会静、不喜静、不能静 , 因而事与愿违 , 光阴流逝 , 未得进境 , 只在所谓“动作上”下功夫 , “内里空白”得很 。 那种一月之中、一日之内“才得有静”或十几分钟、一二分钟“进入状态”的 , 以及“时有时无”、“练时有 , 用时无”、“静时有 , 动时无”的状态 , 都不是真的丹窍功的静功功态 , 只能说是一种“过渡”或“初识” , 只有达之任何情况下都能快速“瞬息之静” , 能侦之“来脉之静”才算真静功基有成 。 所以练好筑基三要 , 静功离不了 , 这是练好丹窍功的第一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