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鱼,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三 )



2 常见病~

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硝酸亚汞、食盐等治疗 。

7.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 。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 , 严重时布满全身 。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 , 粘液增多 , 体色暗淡无光 。 病鱼消瘦 , 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 , 很少活动 。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 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 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 , 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北京地区3—5月份流行 。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 , 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 这时更换新水 , 保持水温 , 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 , 水鱼病鱼5~15分钟 , 持续2~3天 , 效果良好 。

C、“尿砖” , 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 , 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 , 数日后就能见效 。

8.斜管虫病
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 , 使局部分泌物增多 , 逐渐形成白色雾膜 , 严重时遍及全身 。 病鱼消瘦 , 鳍萎缩不能充分舒 。 展 , 呼吸困难 , 呈浮头状.

可用高锰酸钾、食盐等治疗 。

9.车轮虫病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 , 也能寄生于鱼鳍或者头部;病鱼瘦弱 , 体色无光 , 呼吸困难 , 游动缓馒 , 常浮于水面 。

可用亚甲基蓝、食盐和福尔马林等治疗 。

10.气泡病
鱼体皮肤上、鱼鳍上出现气泡 , 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 , 失去观赏价值 。 由于水中溶解氧过度饱和 , 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 。 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 , 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 。 应消除病因.以防本病发生 。

鱼体上出现了气泡病 , 应及时捞出病鱼 , 放入无气泡的水中 , 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可以消失 。 如不及时捞出处理 , 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能串连成大气泡而难以治疗 。

11.感冒
水温骤变 , 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 。 鱼停于水底不动 , 严重时浮于水面 , 皮肤和给失去原有光泽 , 颜色暗淡 , 鳍条间粘连 , 不能舒展 。 热带鱼易患此病 , 必须注意预防.

12.眼病
鱼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盐水浸浴病鱼 。 鱼眼水晶体混浊、瞎眼或眼球脱落 , 是被寄生虫侵入 , 难以治疗 。

注意不要将淡水养鱼塘中的鱼虫、水草、螺类等带入鱼缸 。

13.意外中毒
多属农药中毒 , 如为美化环境 , 将鱼缸、水族箱与花盆放在一起 , 对花盆喷药治虫时 , 没有想到鱼 , 没有移动鱼缸 , 也未加盖;将农药喷入鱼缸 , 使鱼中毒身亡 。 清洗过滤棉时 , 用清水漂洗 , 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 。

14.细菌性腐败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 , 鳍端烂蚀 , 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 , 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 , 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 , 不久死去.

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 。

15.棉口病又名烂嘴病 。 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 , 也称白嘴病 。 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 , 容易传染 。 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 。

要及时治疗处理 。 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 , 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 。 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

16.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 , 开始寄生于表皮 , 逐渐深入肌肉 , 吸取鱼体营养 , 大量繁殖 , 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 。 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 , 最后衰竭死亡 。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 早春晚秋最易流行 。 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易寄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