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鱼,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二 )


如何饲养鱼 1.烂鳃病
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 。 热带鱼患料鳃病后 , 行动缓慢 , 体色减退 , 失去光泽 , 食欲不振 , 头部变成黑色 , 鳃上附有一层粘液和污物 , 随着病情的发展 , 外叶鳃丝由鲜红变成白色 , 鳃丝逐渐腐烂脱落 , 随着外叶鳃丝的腐烂 , 内叶鳃丝也开始腐烂 。 鳃盖骨内表皮充血 , 中心骨坏死掉落 , 再严重时整个鳃盖也开始腐烂 , 最后导致死亡 。

防治方法
将病鱼及未患病的鱼同时捞至另一盛有百万分之三的呋喃西林溶液的鱼缸里 , 放进时 , 停止喂食1-2天 , 然后喂少量鲜活饵料 , 逐步恢复正常喂食 。 这种办法比较有效 , 一般一周左右病鱼可恢复正常 。 若有病情较重无法恢复健康的鱼 , 则应扔掉 。 原鱼缸用百万分之三的高锰钾溶液浸泡消毒 。

2.赤皮病
赤皮病是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 。 热带鱼患赤皮病后体质明显下降 , 食欲减退 , 行动缓慢 , 离群独自在水面游动 。 鱼体表面出血发炎 , 鳞片脱落 , 鱼体两侧和腹部的鳞片脱落最为严重 。 鱼鳃充血 。 鳍条腐烂 , 严重时鳃盖表皮腐烂脱落 , 鳃盖呈透明状 , 一周左右即可死亡 。

防治方法
用百万分之二十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及鱼缸、或者用百万分之三的漂白粉溶液浸泡鱼及鱼缸 , 均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

3.竖鳞病
竖鳞病是由极毛杆菌引起的 。 竖鳞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鱼病 , 但如果热带鱼身体强壮 , 皮肤未受任何损伤是不会传染这种病的 。 热带鱼患这种病以后 , 整个鱼体表皮粗糙 , 全身鳞片竖起来 , 向外张开 。 患这种病的鱼还会同时伴有烂鳃 , 鳍条基部出血等并发症 。 病鱼呼吸困难 , 行动缓慢 , 食欲减退 。 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 。

4.白点病
症状:病鱼神情呆滞 , 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 , 体表布满白色或浅灰色斑点 , 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 。 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 , 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 , 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 , 不易治愈 。

防治方法:
①将水温捉高到30℃ , 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胞囊破裂 , 自动脱离鱼体 , 这种方法对初次感染白点病的病鱼治疗效果较好 , 但对二次感染的病鱼效果不明显 , 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行 。

②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 , 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 , 10余小时后鱼体上的小白点膨胀 , 再过10余小时 , 可见体表的小白点纷纷脱落 , 效果较好 。

③将病鱼浸在淡水中 , 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兑掺形成 , 浸洗时间0.5秒—2分钟 , 应注意观察鱼体的适应程度 , 见鱼呼吸紧张时应立刻移人海水中 。

④将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 , 加入0.05克硫酸铜 , 充氧 , 浸洗病鱼5—8分钟 , 24小时后可见体表白点脱落 。 这种方法对初次患病鱼体效果较好 , 但对二次感染的鱼体效果不明显 。

5.烂鳍烂皮肤病
症状:病鱼各鳍残缺不全 , 体表鳞片脱落 , 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 。 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争抢地盘 , 互相打斗 , 或者对新水不适应 , 导致鳍条皮肤受伤 , 弓J起细菌交互感染 , 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 , 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

防治方法:
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头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 , 浸洗病鱼10—15分钟 。
②在10千克海水中 , 放人0.2克高锰酸钾 , 浸洗病鱼5—10分钟 。

6.口丝虫病
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 , 鳃和体表有1层乳白色粘液;云状 , 故又名白云病 。 鳃丝淡红 , 皮肤发炎无光 。 病鱼呼吸困难 , 游动缓慢 , 逐渐消瘦 , , 常大批死亡 。 口丝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 , 多发生于2—5月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