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知识|如何与父母沟通,父母和孩子的对话( 四 )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大二以后到现在的阶段:平和沟通 。 大二之前的暴躁易怒实际上并不是我的本性,与此相反,我其实是一个温和理智的人 。 上一个阶段战争的原因,除却对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怨念和不知如何沟通的茫然之外,还夹杂着我一些三观未成熟时期的混乱、自身人格认知的障碍等等一系列复杂的东西 。 当自身的三观建立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连与自身人格都无法建立有效的联系,何谈与父母沟通? 而在第三个阶段,我能够说出“调教父母”这样看起来儿戏又大逆不道的话,正是因为已经学会了如何与父母沟通 。 调教父母的前提是,你自身是可靠可信的 。 如果你在父母面前总是表现为任性、冲动的小孩子形象,那接下来的东西就不用说了,没用 。 我们需要在父母那里塑造一个成年人形象,冷静、理智、自持,以这样的姿态去沟通,比发脾气的效果好太多 。 如果自身经济独立,那更是加分项 。
父母和我们一样都是凡人,凡人注定不完美 。 而父母和孩子这种亲缘关系注定他们会试图把自己认为对你好的东西强加给你,即使你不想要 (也有一部分父母会先从自身利益而非孩子的利益出发,不过极少) 。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他们说“不” 。 不管这件事是小到让你多穿一条秋裤,还是大到让你和谁结婚,都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 否则小事不拒绝,大事就轮不到你拒绝的份了 。 但怎么说“不”,这才是重点 。 我认为,分析父母强迫你的动机,从这里下手,才是正解 。
逼你穿秋裤,动机是什么?怕你冷,怕你生病 。 这个时候,你如果说“我不冷”,他们信吗?恐怕得到的回应是“不冷才怪,穿上!”但如果换个方式,拿他们信奉的某中医或者某长辈的话来说“谁谁说秋冻春捂才养生呢,对身体好处很多的,要是真的太冷我会加衣服的 。 ”效果就会好很多 。 原则是,只要确认自己的做法没错,那就分析父母的动机从他们能接受的立场拒绝被干涉,如果此方法失败,就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不做无谓的争吵,但也不做妥协 。
其他所有的事都是同理 。 比如我和母亲说这辈子不结婚的时候,初期她是“小孩子家家懂什么”的态度,觉得我幼稚,后面再次提起时她仍老神在在“到了年纪你自己就想结了”,这是第一个阶段:否认 。 又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说起这个话题,她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愤怒 。 “别人都结你不结,你就那么特殊吗?”这个时候我接收到的信息是,她让我结婚,是因为世俗大众都如此,于是我和她探讨了“和世俗大众一样比较重要还是自己幸福更重要”,她依然愤怒,但我坚持阐述自己观点的效果在过了两年之后体现出来了 。 大约大二,也就是我和父母的沟通方式进入成熟阶段之后,母亲又提起了结婚这个话题 。 她说:“你可以不结婚,但必须要生孩子,不然老了怎么办?”这是第三个阶段:讨价还价 。 说实话这个时候我是很开心的,能让我的母亲做出这样的让步,已经是沟通的一个重大成果了 。 但这不够啊,结婚和生孩子,这是我绝对不会做的事,我没打算妥协 。 因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和母亲讨论“在如今的形势下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有多么难”以及“阶层的跨越难以实现,我自己只能终生做一颗螺丝钉,那么有没有必要明明不愿意的情况下还要生一个孩子让ta继续作为一颗螺丝钉活一辈子”这样的话题 。 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智商却不低,当我用身边的例子来解释这些理论时,她很清楚地接收到了我想传达的讯息(当然为此我也耗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去解释) 。 这时候,母亲迎来了第四个阶段:抑郁,或者说低落期 。 她意识到了我的想法不会改变,而她什么都做不了,这时候她开始自责 。 她认为如果自己能在我小时候给我一个普通的快乐的童年,也许我就不会成为如今这样“不正常”的人了 。 我和她的沟通自然还在持续,我告诉她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童年本身就是快乐的,告诉她我是一个正常人,只是对于大多数人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的问题很感兴趣,所以思考的比较深入而已 。 我告诉她不结婚不生孩子这件事可以为我减轻多少负担、可以让我多么快乐,告诉她我对自己年老后无子女的生活有什么实际可行的计划 。 她提出的所有疑问,我都以她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她关心的所有细节,我都告诉她实际可操作的解决方式;她的吵闹和蛮不讲理,我用理智和平静来应对 。 终于,我等到了她的那句“要不要结婚生子随你吧,反正是你自己的事,你不后悔就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