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研究怎么写,研究报告怎么写( 四 )


3.1.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 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 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 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 如果这规定不明确, 观察便不能集中, 结果就不能深入 。 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 范围不能太广, 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 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 那就采取小组观察, 分工合作 。
3.1.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

比如, 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 那么, 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 。 在这一总体范围内, 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 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 。 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 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

3.1.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 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 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 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
3.1.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 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 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 。 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 人脑是天然器官 。 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 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 。 因此, 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 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 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 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 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

无论哪一类手段, 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 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 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 。 对于观察人员来说, 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 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 。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 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 。 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 并事先作好分工 。 即使是作观察记录, 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 。 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 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 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 见表5-1 。 在下面表格中, 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 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 。 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 所以留出一些空格, 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 。 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 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 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 。 为了稳妥起见, 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 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 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
3.1.6 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 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 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 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 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 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 。 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 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 这主要在于, 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 。 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 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 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 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 等等 。 对类似问题, 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