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积福

1.如何积福延寿我们现在社会注重讲营养 , 其实营养不是寿命增上的关键 , 因果才是关键 。
平常为什么要对修行人说 , 我们不要浪费 。 针对“福尽而死”这条死缘 , 有必要展开破斥现代的邪见 , 树立起惜福的观念 。
有一个故事 , 流传很广 。 有一位美国老太太一生中都以贷款提前消费 , 临死前刚好把贷款还清 。
而一位中国老太太 , 天天省吃俭用 , 存钱准备以后享用 , 存到足够钱的时候 , 她就得病去世了 。 这两位老太太在天堂见面后 , 彼此交换心得 。
中国老太太说:“还是你聪明 , 哪象我 , 只是苦了自己 。 ”许多不明因果的人都认为这个故事很有道理 , 觉得应当提前消费才对得起自己 。
其实这是一个具有欺诳性的故事 , 体现的完全是断见思想 , 误导了许多人 。 以因果衡量 , 这个故事应该这样改版:有位美国老太太贷款消费 , 在挥霍的同时 , 却很少积累福报 , 于是她在法界银行的赤字越来越大 , 由于福报提前透支 , 她无法偿还债务 , 在贫病交加、饥寒交迫中死去 。
中国老太太生活节俭 , 平常节省的钱都用来积福 , 结果福报越来越深 , 由于善业深厚 , 最后走的时候天乐鸣空 , 升到天堂 。 以后两位老太太见面了 , 一个是衣食自在、光明赫奕的天子 , 而一个沦为腹部大如泰山、咽喉细如针孔的饿鬼 。
美国老太太说:“当初 , 我只知道尽快享乐 , 没想到还有三世因果 , 事实上 , 因果上的利息大大超过美国银行的利息 , 贪求现世的享乐 , 真正害了我 。 现在我要在恶趣中遭受亿万年的痛苦 , 即使最终脱离 , 也还要做牛马来偿还 , 还是你这条路走得对 。 ”
因此 , 不能随顺凡夫人的邪说 , 这些邪说不符合正量 , 在任何取舍上 , 唯一应遵循因果规律 。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 , 不把钱花光享受 , 不是白赚钱了吗?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 , 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 , 当然应享受 , 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吗?这显然是愚人自绝后路的做法 , 不为明年留下种子 , 最后只会饿死而已 。
可见 , 不顾及后果的过分享受 , 将会耗尽福报 , 给自己的未来和后世带来无量的痛苦 。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则公案:明朝正德三年出现了大旱灾 , 楝塘地方因为有水库而得以避免 。
第二年又出现大水灾 , 也以堤坝高而没有遭灾 。 邻近的几个乡连续好几年没有收成 , 唯独楝塘地方接连丰收 , 而且他们乘形势得到了官府的两次免粮 。
于是这些村里人廉价买进了各乡的产业 , 生活变得非常富有 。 从此之后 , 该地朴素的风气荡然无存 , 奢糜成风 。
当时 , 乡民陈良谟对他的叔兄说:“我们村子会有奇祸发生!”叔兄问他是什么原因 , 他答:无福消受罢了 。 不久果然全村发生了大瘟疫 , 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
先儒焦澹园说:“人生衣食财禄 , 皆有定数 , 当留有余不尽之意 。 故节约不贪 , 则可延寿;奢侈过求 , 受尽则终;未见暴殄之人得皓首也 。 ”
人的福报有限 , 能节约不贪着 , 就可以延寿 , 如果过分奢侈 , 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 。 有人想:现在时代不同了 , 物质条件日新月异 , 过时的东西都可以丢掉 。
半碗饭、一张纸不值几个钱 , 不要搞得太约束 。 这也是以拨无因果的断见所滋生的邪见 。
从因果上思惟 , 就会知道其实浪费半碗饭、一张纸 , 也有很大的罪过 。 比如半碗饭来之不易 , 从播种、施肥、灌溉、收割、去壳、运输到最后煮成米饭 , 其间有多少劳动者的心血 , 要耗费多少自然资源 , 才能端到口边 , 供你享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