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人生哲学与人生的意义( 五 )


那么,怎样的生活是令人满意的并且能带来愉快心情呢?这当然仍是因人而异的 。 哲学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生活包括外在生活(肉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和内在生活(精神生活)两方面,其中,外在生活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内在生活是幸福的更重要的源泉 。
对于幸福来说,外在生活具备一定条件是必要的 。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主要是灵魂的善,但要以外在的善(幸运)为补充,例如高贵的出身、众多的子孙、英俊的相貌,不能把一个贫贱、孤独、丑陋的人称作幸福的 。 不过,哲学家们大多强调:这不是主要方面,而且要适度 。 亚里士多德指出:平庸的人才把幸福等同于纵欲 。 他批评贵族中多亚述王式人物,按照亚述王墓碑上的铭文生活:“吃吧,喝吧,玩吧,其余不必记挂 。 ”哲学家一般不会主张这样的享乐主义,被视为享乐主义的伊壁鸠鲁其实最反对纵欲,他对快乐的定义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
外在生活方面幸福的条件大致可以举出以下这些:一,家庭出身 。 在存在着财富或权利不平等的社会中,人们在人生的起点上就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家庭出身决定了一个人早年的生活和受教育的机会,并影响到以后的生活 。 当然,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复杂的,富贵未必都是福,贫寒未必都是祸,不可一概而论 。 二,财富(金钱) 。 贫穷肯定不幸,至少应该做到衣食无忧,物质生活有基本保障 。 但是,未必是钱越多越幸福 。 我的看法是:小康最好 。 三,社会上的成功,地位,名声 。 怀才不遇、事业失败肯定是不幸 。 但是,成功要成为幸福,前提是外在事业与内在追求的一致,所做的是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 四,婚姻和家庭生活美满 。 对于老派的人来说,还要加上子孙满堂 。 对于新派的人来说,这些都可以不要,但至少要有满意的爱情 。 五,健康 。 托尔斯泰认为,个人最高的物质幸福不是金钱,而是健康 。 六,闲暇 。 一个人始终忙碌劳累,那也是一种不幸,哪怕你自以为是在干事业 。 要有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来品尝人生乐趣 。 七,平安,一生无重大灾祸 。 最好还能长寿,所谓寿寝正终 。
内在生活方面的幸福也有诸多内容,主要包括:一,创造 。 创造是自我能力和价值的实现,其快乐非外在的成功可比 。 二,体验 。 包括艺术欣赏,与自然的沟通,等等 。 三,爱 。 人间各种爱的情感的体验和享受,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 。 还有更广博的爱,例如儒家的仁爱,基督教的福音之爱,人道主义的博爱 。 四,智慧,智性生活 。 包括阅读和思考,哲学的思考,独处时内心的宁静 。 五,信仰 。
内在生活
几乎所有哲学家都认为,内在生活是幸福的主要源泉和方面 。 其理由是:
第一,内在生活是自足的,不依赖于外部条件,这方面的快乐往往是外在变故所不能剥夺的 。 亚里士多德说:沉思的生活是人身上最接近神的部分,沉思的快乐相当于神的快乐 。
第二,心灵的快乐是高层次的快乐 。 柏拉图认为,在智慧与快乐两者中,智慧才是幸福 。 他提出的理由是:智慧本身是善,同时也是快乐,而其他的快乐未必是善 。 约翰·穆勒从功利主义立场出发,把幸福等同于快乐 。 即使他也认为:幸福不等于满足,天赋越高越不易满足,但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 。 因此,和肉体快乐相比,心灵快乐更高级,其快乐更丰富,不过只有兼知两者的人才能对此做出判断 。 当代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类似的意义上把人的需要分为不同层次,认为在低层次的物质性需要满足以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才会凸显出来,并感受到这需要之满足的更高的快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