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对慢性结肠炎存在的误区

慢性结肠炎是个很磨人的病多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 , 如精神紧张、过敏、感染、免疫等 。 目前治疗手段有限 , 病程缠绵、反复发作 , 短则数月 , 长则数十年 , 症状很难完全消失 。 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 , 人为的主观原因也起了一定作用 , 常见的当属治疗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了 。
1、认为不腹泻就不是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根据病理的诊断 , 主要依据是结肠的某一段或全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有轻度至重度炎症 。 虽然大部分“慢性结肠炎”患者可见到腹泻、大便稀溏等症状 , 但有个别患者却表现为大便干结或大便困难 。 因此 , 大便干结与“慢性结肠炎”的诊断并不矛盾 。
2、把“慢性结肠炎”当“便秘”治
不少慢性结肠炎的患者有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排便后便意不尽症状 。 大便往往并不干 , 多为稀溏 , 甚至每日大便 2~3 次 , 但因为排便困难 , 却当作便秘服用通便药 。 其实 , 这种所谓的“便秘”多因为肠壁炎症的刺激 , 造成坠胀、便意感 。 这种便意感 , 并不能因排便而消失 。 只有通过治疗肛管、直肠的炎症 , 待炎症消退后 , 这种排便不畅的感觉才会逐渐消失 。 因此 , 这种情况下的治疗重点应当在“慢性结肠炎”上 。

患者对慢性结肠炎存在的误区

文章插图

3、把“胃”与“肠”的疾病分开来找不同的医生看
慢性结肠炎患者中 , “胃”与“肠”都有病症的人不在少数 , 如既有腹痛、腹泻、黏液便的症状 , 又有嗳气、吐酸水、胃脘隐痛等症状 。 不少病人将这些症状分开看 , 或只对医生说“胃”的病症 , 或只说“肠”的病症 。 现代医学十分重视整体观念 , 强调要把人身上的病变综合起来看 , 综合分析后进行诊断、治疗 。 尤其胃、肠同属消化器官 , 是上下相连的 , 两者的疾病也会互相影响 , 在治疗上也并不矛盾 。
4、认为灌肠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最好方法
但由于直肠黏膜对药物吸收和灌肠疗法本身的局限性 , 并不是任何药物都可采用灌肠的方法给药的 , 相当多的病例单独采用灌肠疗法疗效并不明显 , 且症状缓解后容易复发 。 因此 , 对大部分结肠炎患者 , 灌肠疗法只能作为辅助疗法 , 不能完全代替其它的治疗 。
5、过早停药 , 逃避结肠镜
慢性结肠炎的治愈标准 , 一般来说 , 必须是大便完全恢复正常 , 每日1 次或隔日1 次 , 粪便成形 , 不再出现粘冻和腹痛等症状 , 并经内镜检查 , 证实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已经消除时 , 这时结肠炎才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
但临床发现 , 患者多是依据便血是否消失或症状缓解来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 。 事实上 , 患者便血减少或消失并不等于黏膜炎症已消失 , 过早减药或停药将引起疾病反复 。
患者对慢性结肠炎存在的误区

文章插图

病人应该记往 , 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均应以肠镜检查结果为准 。 但因惧怕做结肠镜检查而拒绝检查的患者绝不在少数 。 因不做结肠镜检查而贻误病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 教训十分深刻 。
6、到处求医求药
【患者对慢性结肠炎存在的误区】由于慢性结肠炎十分难治 , 久治不愈 , 患者求治的心情十分迫切 , 会出现“病急乱投医”、 “病急乱服药” 。 结果是医生看了不少 , 药吃了不少 , 钱花了很多 , 病还没有治好 。 慢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病 , 其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 绝不是几天或几周就能治愈 。
另外 , 任何一种药物都有适应症 , 不是什么类型的病症都能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 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 。 因此 , 患者在治疗时既要有耐心、有恒心 , 又要多掌握一些疾病知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