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方法 坐禅漫谈( 二 )


(3)圆觉法门
若体知“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 身心、事、物与及诸佛世界 , 有若梦幻空花 , 乱起乱灭 , 如是知幻即离 , 心无所取 , 亦无住著 , 犹如虚空 , 妄念从何起!正恁麽时 , 一心湛寂 , 了了分明 , 恍如朗月孤悬 , 便是本来面目 。 《澄观国师心要法门》云:“一念不生 , 前後际断 , 照体独立 , 物我皆如" 。
再举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一段 , 并作参考 , "端坐正意 , 不依气息 , 不依形式 , 不依於空 , 不依地水火风 , 乃至不依见闻觉知 , 一切诸想随念皆除 , 亦遣除想 , 以一切法本来无想 , 念念不生 , 念念不灭 。 久习淳熟 , 其心得住 , 此心住故 , 渐渐猛利 , 随顺得入真如三昧" 。
以上三法 , 大小乘禅乃最上乘禅皆备 。 对个人而言 , 法无优劣 , 以适合自己 , 修之得入 , 即是良法 。 昔舍利弗教二弟子 , 一修数息观 , 一修不净观 , 久修均无成效 , 後佛令互易法而修 , 不久俱得阿罗汉果 。 每人之因缘秉赋不同 , 可因自己性向喜爱先择修一法 , 如觉得身心安稳澄明 , 即知宜於此法 。 否则 , 可另修他法 。 然亦不须拘泥 , 可同时修二法或三法 , 愚下常於一坐中先修数或观心 , 後修圆觉 。
吾人以有累之身 , 不得不涉世缘 。 倘於日常中不能保住净心 , 则修心有所间断 , 是则每日十二时中坐禅修为谨一二时而已 。 其余时间妄念攀缘 , 系缚尘境不得自在 。 故於日常应事接物中 , 尽量做到无事於心 , 无心於事 , 虽万事纷纭中而胸次泰然 , 八风不动 , 是即无时不在“止"中也 。 然亦要不离“观"法 , 例如四非常观:“观身不净 , 观受是苦 , 观心无常 , 观法无我" 。 在此声色名利场中 , 不离观察自觉 , 身心不染 , 是谓之“行於非道 , 通达佛道"如是一切时中 , 常修定慧方便 , 与佛法相应 , 方是真正坐禅 。
坐禅欲以除病 , 如人服药 , 不以药为善也 。 倘病去而药存 , 则其病与未除之病等 。 《六祖坛经》云:“人性本净 , 起心著净 , 即生净妄 , 妄为处所 , 著者是妄 , 净无形相 , 却立净相 , 即被净缚" 。 是以坐禅摄心至澄明之境时 , 即应忘却坐禅 。 切不可作意 , 我得殊胜法门也 , 我今坐禅也 , 我今入静也 。 应知以幻修幻之意 , 无有憎爱取舍 , 每日只平平常常默然坐去 , 著相修行 , 即是恶法 。


心地法门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 , 即嘴唇微动持咒 , 不出声 。 因为出声念咒伤气 , 默念伤血 。 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 , 不能把身体弄坏 , 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 。 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 , 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 , 就要出声念咒 , 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 。 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 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10至12次 。 念的时侯 , 要心念耳闻 , 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 , 不是有口无心地去念 , 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 , 听得清清楚楚 , 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 , 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 , 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 。 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 , 净念相继” 。 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 , 叫它不要动 , 才能安然入定 。 这六根当中 , 以意、耳二根为难摄 。 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 。 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 , 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 , 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 , 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 。 至于意根 , 更难摄住 , 不要它动 , 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 。 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 , 它动惯了 , 不动不行 。 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 。 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 , 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 , 它存在于八识当中 , 时时刻刻在蠢动 , 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 , 所以叫“流注生灭” , 微细得很 , 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