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歌课文( 二 )


2. 整节课过渡语衔接不够自然, 由于时间较紧, 准备不够充分 。
3. 学生生活常识缺乏, 对树的分类掌握不好 。
4. 教学“松”“柏”时只知道范写、组词和强调结构, 却忽略了让孩子在练习本上练一练 。
5. 后边关于树的名言警句由于时间紧, 讲解不太清楚, 如果加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效果会很好 。
改进措施:
   识字习惯的养成, 借助情境, 立足语境, 多元识字 。 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 这样的话, 学生识字兴趣浓厚, 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 。 课件用儿歌的形式, 配上精致的插图, 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 呈现出来, 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 。 教学过程中, 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 以此导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 。 本课是一首儿歌, 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 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 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 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课文

文章插图
一棵树由一棵苗长成 。 当它还是嫩绿的苗时, 总有毛毛虫造访 。
风也常常讥笑它, 用手指戳着它的芽儿 。 但一棵树默默地, 笔直地站着, 根牢牢抓着土地, 一点一滴地汲取着营养, 向上伸展 。
一棵树无声地写着自己的日记, 一天成一片叶, 一年成一道年轮 。
树干上的每一个疙瘩都是它的眼, 它用这些眼睛默默关注着世界 。
一朵野花的绽放, 一只小鸟的来访, 都是它的欣喜;一株小草的枯萎, 一位同伴的倒下, 都是它的悲伤 。
它将它们珍藏着——藏进那一片片绿叶, 一圈圈轮纹中 。
春去秋来, 它的秘密越来越多, 也渐渐成为参天大树 。
它仍沉默 。
因为它的根并没有到达大地的最深处, 它的枝并没有伸至天空最高处 。
于是它仍站在那儿, 踏踏实实地生长 。 松萝挂上它的枝, 那些柔弱的藤攀上它的身躯 。
它讨厌这些没骨头的东西, 它们缠着它, 打搅了它的生活 。
可树是不能动的, 一生只能拥有脚下的一方土地, 唯一移动的时候便是去来临之时 。
一棵树只好容忍它们在自己身上疯长 。 它依旧坚持着自己最初的信念 。
叶儿绿了黄, 黄了便落下, 之后又长出新叶 。
大雁在南飞, 春天飞回来, 秋天再迁走 。 一棵树攫着大地, 揣着梦, 一年一年地冥想, 它老了, 树皮显现出一道道龟裂的皱纹, 叶子也一片片地落光, 但即便这样, 一棵树的骨架还立在那方土地上, 直挺挺, 不屈不挠 。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 一棵树终于倒下了 。 在永远的睡眠来临之前, 它的根仍旧牢牢地抓着大地, 似是不舍, 似是留恋 。
雨过天晴, 一棵树的躯干躺在山林中, 一滴露水顺着树皮上的沟壑缓缓流下, 最终滴落在它身下的水洼中, 发出清亮的一声“叮咚” 。
那是一棵树最后的歌 。
【树之歌课文】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