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专注,三分钟热度咋办?老师告诉你这样做


孩子不专注,三分钟热度咋办?老师告诉你这样做
周末带mini(我家小朋友)上早教,是美术课,一共有5个孩子,年龄差不多 。
巧了!大家来自非常典型的5个家庭:
A家庭,是保姆带来上早教课的,全程谈不上什么观察、引导、赞美,孩子中途去开冰箱门,到处张望,甚至从座椅上摔下来,保姆都没说什么 。
刚接触早教育儿的父母可能缺乏这方面知识,可以到“早教学堂”公众号,获取0-6岁家庭早教课 。
B家庭,是奶奶带来的,孩子每画一笔,奶奶都立刻赞美,“哎呀,小宝你真棒!”孩子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故事,奶奶总是忍不住摸着孩子的头,“小宝,你在家吃饭时,就爱吃水果,对不对?”“我们小宝最好了!”
C家庭,迟到了 。妈妈比较冷淡,可能平时工作较忙,孩子发脾气、期间不画画、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妈妈都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安抚 。
D家庭,妈妈气质温柔,而且据观察,平时应该花了不少心思陪伴孩子 。孩子作画时,妈妈坐在身后,笑而不语;孩子听故事,会心处,会回头亲吻一下妈妈 。
E家庭,就是凤梨小姐本人了,mini虽然能全程集中注意力画画、听故事,但有时忍不住回头确认妈妈在不在,还时不时跟妈妈聊天,“我画得棒不棒?”“你别玩手机了!”汗颜呐!
坦白说,当天45分钟的课,我的收获可能比孩子还要多!这两天,也常常和同事讨论:
为什么有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到底是谁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注意力不集中,要不要紧?
所谓“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因为有了注意,人们才能对接触过的客观事物有所选择,有意识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进行持续地感知、思考,进而实现行为的自我监督和调控 。

孩子不专注,三分钟热度咋办?老师告诉你这样做
设置一个场景,便于简化理解:
(霸道总裁傲娇脸):“女人,你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当然,“注意力”还有更加广泛的心理学分类,在这里就不深入了 。我们常说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专注力差” 。
专注力,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做一件事的专注的能力 。
对孩子来说,就是他们能不能全神贯注地听妈妈讲绘本,能不能自娱自乐弹老半天不着调的钢琴,能不能自得其乐搭积木推积木……
专注力高的宝宝,做事效率会相应提高,并且会有很强的自信,学习兴趣和欲望也比较持久,对于发展宝宝的智力及培养学习能力有很强的意义 。
不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度低),真的一无是处吗?
非也 。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虽然不利于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但是,注意力不稳定有助于孩子探索世界,并为认知能力发展创造前提 。
同样是逛商场,你已经逛了千百回,哪里有电梯,奶茶铺子在什么角落都烂熟于心 。可是对孩子来说,一切都那么新奇!
咦?妈妈试戴在耳朵上亮闪闪的是什么?卖果汁的叔叔把水果塞进了什么机器里?楼上电影院为什么老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
你以为孩子在东张西望,实际上,人家正在探索大千世界!
刚接触早教育儿的父母可能缺乏这方面知识,可以到“早教学堂”公众号,获取0-6岁家庭早教课 。
另外,你难道不觉得孩子哭闹,“转移注意力”这一招百试不爽,实在是太妙了了吗?
要是孩子非要买看中的贵重玩具,怎么转移注意力都不行,吃完一顿大餐还费心惦记着玩具,那“钱包君”真的要阵亡了呢!
当然,2-3岁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短暂维持,这个特点在早期管教中有不少好处 。但如果这种短暂的注意力一直维持下去,必将直接影响孩子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会影响做事效率,甚至日后会出现学习困难等问题 。

孩子不专注,三分钟热度咋办?老师告诉你这样做
怎么办?我很焦虑!
“别的孩子都在专心画画,我家这小家伙!东摸摸西望望,难管教!”
这种焦虑的心情小编能理解,毕竟,课,就在那里,上与不上,钱都要扣的!
我们先简单说说,上文那几个孩子,为什么上绘画课不专注?
孩子对画画感兴趣么?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绘画热情与天赋,有的孩子比较好动,让他静静坐在那里画画,无异于上刑!迟到的那组家庭,是不是孩子还没搞清楚状况?哎呀!教室里面怎么还有个冰箱?里面藏的是什么呀?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早教中心会让家长提前带孩子熟悉环境的原因!
如果排除这两个因素,孩子还是坐立不安,是不是就代表专注力差呢?
有么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一下?你懂得,就是类似于生长曲线什么的,用数据说话的东西 。
呃……这个,基本上,很难!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越短 。
刚接触早教育儿的父母可能缺乏这方面知识,可以到“早教学堂”公众号,获取0-6岁家庭早教课 。
培养专注力,该做啥?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一个词:“破坏专注力”,大意是家庭氛围对孩子专注力的负面影响 。
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曾被贴过“三分钟热度”的标签 。其实,我们根本不是这样的人啊!!是不是?我们也很专情的!(无辜脸)
问题是,每一个要求孩子专注的家长,有没有意识到: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了吗?
想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需要家长有一种“伯乐”的思想 。
世界这么大,带孩子去看看!
给他提供充分的机会,看孩子在做哪些事情的时候特别专注,甚至超乎他的年龄应有的的水平,这往往就是孩子的兴趣点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兴趣成为优势,此刻孩子就会变得相当专注了 。
特别提醒: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同 。如果孩子的兴趣点,和家长的期待并不同,不妨宽容一点,放下眼前的计较与得失,毕竟,目前我们的愿望是希望孩子能够更专注一点 。
吐槽一句:孩子们一窝蜂地都去学画画,真的不嫌无趣么?
只有当孩子对一件事物产生了极强专注力的时候,才开始知道什么是“技巧”,然后他们才懂得融会贯通,把技巧运用到其他事物中,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举个例子:mini是个小吃货 。她在和我一起做饼干时,筛糖粉、剥蛋壳、挤曲奇,都全情投入 。这当然是专注!她没有被窗台外面“啾啾”叫的小鸟吸引,也没有被奶奶看的电视剧分心,连平时让她很警觉的快递员敲门声都没听见!!

孩子不专注,三分钟热度咋办?老师告诉你这样做
你家吵不吵?
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比如楼上电钻的声音,会让小婴儿停止吸吮动作,也会让正在看绘本的大宝宝分心 。
当然,如今家庭中,最让人分心的莫过于电子产品了,超大尺寸的电视屏幕带来的视觉冲击、ipad里面新奇的儿童游戏、手机里播放的动画片,都让孩子感觉目不暇接 。
呃,补一句吧!其实这种诱惑,连大人也难以抵挡呢!毕竟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的“外挂器官” 。
喂,你想啥呢?
“看手机玩电脑很专注,也算是优点吗?”这种想法赶紧抛弃吧!毕竟,人在被动接收信息时,大脑的活动和主动学习是完全不同的 。
刚接触早教育儿的父母可能缺乏这方面知识,可以到“早教学堂”公众号,获取0-6岁家庭早教课 。
我的朋友Joy妈妈做得很极端,仅供参考:
把家里电视机处理掉,反正现在电视开机率也不高;ipad里游戏全删除,只剩学英语APP,内有简易游戏,过把瘾足矣;动画片限量供应,每日两集,多看一集从明天配额里扣除,少看一集不补;大人不准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违者罚款,接电话除外……
你的爱“克制”吗?孩子正在专心地玩玩具,妈妈走过来纠正“这个玩具不是这么玩的”;孩子正在看绘本,奶奶一个劲儿问“宝宝你要喝水吗?”“宝宝,吃一块水果吧!”孩子正在画画,爸爸看孩子笨拙的样子,忍不住说,“小乖,你应该这样拿画笔!”“草地应该是绿色的呀!你这么画成红色的了?”……
总之,总有一些家长,“处心积虑”打断孩子手中正在进行的事情 。你要是旁敲侧击地表示,“这样不好”,他们才不以为然呢,“我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有什么错?”“他不喝水,能行吗?”“孩子那么小,不忍心让他一个人玩!”
呵呵哒!
你怎么知道玩具换一种玩法不会更有乐趣?
孩子沉浸在绘本中,晚一点喝水会怎么样呢?
火烧云的天气里,草地的确被染成了红色呀!是家长自己局限了哟!
家长和孩子相处时,不要过度干扰孩子,而应该去关注孩子真正的需求 。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Dr.魏曾经说过,“如果家长比较强势,总是指使孩子,孩子就无法锻炼出排除干扰的能力 。”
因此,如果没有十分要紧的事,家长最好不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专注地做完 。

孩子不专注,三分钟热度咋办?老师告诉你这样做
这是很多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担心的一件事 。有的孩子经常故意闹出动静吸引别人注意力;有的孩子坐在凳子上摇来摇去一刻也不安生;有些孩子貌似安静,其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听见老师说什么 。
【孩子不专注,三分钟热度咋办?老师告诉你这样做】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这样的表现感到担忧:他为什么不专注?这样的状态将来上小学怎么办?
但是留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也有特别专注的时候 。有人特别爱听故事,一连听几个故事都不会走神;有人爱画画做手工,画画做手工的时候就很安静 。
分析一下就知道,孩子容易保持注意力的活动大概有如下特征:
1、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听故事 。
2、可以不断按着自己想法做的活动,比如做手工、搭积木,孩子可以尝试用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积木实现自己的想法,就会非常专注自己的事情 。相反,成人控制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孩子就容易溜号 。
因此这样的活动中,成人要不断想办法给孩子提供选择,最大限度地保持孩子的自主性,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比如问问孩子,下面我们可以做什么?你想怎么做?在运动和跳舞的时候可以问,你想做什么动作,我们一起做 。也可以跟孩子商量,今天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有些老师上课,从始至终都是老师在控制,但孩子也会一直很专注 。这样的课程一般有这些特点:
1、每节课只介绍几个新的知识点,适量的新知识点保证孩子既不会觉得过于简单感到无聊,又不会复杂到望而生畏 。
2、围绕这几个知识点反复练习,保证孩子都能学会,他们才有能力跟上老师的进度 。
3、用不同的游戏形式练习 。每隔几分钟就切换活动形式 。不同的游戏形式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还可以保持孩子兴趣 。
关于上课专注力,家长还应该知道这几件事儿:
1、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校学习需要的专注力与孩子天性相违背 。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喜欢玩耍、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游戏里 。随着成长他们的才慢慢能够追随别人的指导 。成人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当自己主导过程时要多想办法,保证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孩子不专注 。
2、从听觉注意力入手听别人讲话并从话里吸收信息,需要听觉注意能力,这种能力每个孩子发育快慢和水平不一样,听觉注意力好的孩子,就容易专注地听别人说话,还能把听到的内容自动转化理解 。做不到的孩子就容易溜号 。所以可以通过一边说一边展示图片这些方式,帮助孩子理解 。
3、给孩子时间成长无论成人如何努力,还是会有孩子上课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随着年龄增长能力发展,大多数孩子会越来越好 。所以家长也不要太着急 。在幼儿园工作中,老师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眼看着还有半年就上小学了,孩子还是上课坐不住,大家都很着急 。可是没过几天,孩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顺利升入小学 。成长如此复杂,每刻都充满变化,家长也要学会安心等待 。
有些家长说,自己孩子上小学了,专注力还是不够,这可怎么办?
家长不要太担心 。有经验的小学老师大多会在开始上课的5-10分钟把新知识点讲完,一节课接下来的时间就是不断练习这些知识点 。因为老师们都知道孩子注意力时间短 。所以,只要孩子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时不时地专注一段时间,就能学会新知识,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学会的 。
以上是孩子不专注,三分钟热度咋办?老师告诉你这样做,刚接触早教育儿的父母可能缺乏这方面知识,可以到“早教学堂”公众号,获取0-6岁家庭早教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