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多么“不讨人喜欢”,我都愿意喜欢你
文章插图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 , 当她跟人一对一建立关系的时候 , 即使是陌生人 , 也可以聊得火热 。可一旦有三个人 , 她便发现自己无法享受那个过程 , 内心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纠纠” , 觉得被忽略啊 , 觉得另外两个人更亲密啊 , 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 觉得自己被孤立啊 。
有时候 , 这个“小纠纠”还很强烈 , 她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讨人喜欢 , 觉得朋友会不会更喜欢另一个朋友而并没有那么喜欢她啊 , 这严重地影响了她社交的乐趣和自信心 。她给自己的解释是 , 我不善于社交 , 我这个人性格不怎么讨喜 。
还有一名高中生 , 女孩 , 16岁 。
她从小学开始 , 就常常感觉到被老师和同学排挤 。她感觉大家都不喜欢她 , 于是从小学开始她的性格越来越孤僻 , 不跟同学一起玩儿 , 上课也不遵守纪律 , 在家里也常常跟她的小妹妹有矛盾 。
上面两位的共同点 , 就是在群体里面 , 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 。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这种状况 , 到底是说这个人本身的性格有问题 , 还是说这个人运气不好总遇到这样的群体?又或者是说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 比如说缺乏社交技巧呢?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当一个人在群体里感受到别人对TA不热络的时候 ,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
第一类
TA生气 , 怄气 , 一肚子火 。在群体里面喜欢插话 , 喜欢打断别人 , 或者喜欢做一些事情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 比如说突然说一件很搞笑的事 , 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奇怪 。
第二类
TA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 , 自己没有魅力 , 黯然神伤 , 越来越自卑 。在群体里面参与度不高 , 不活跃 , 或者减少参加群体活动 。
第三类
TA也会感受到这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 , 但是TA不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 , 而是平静而自然地接纳了现实——这个群体暂时对我不感兴趣 。TA会去寻找喜欢TA的圈子 , 或者他可以找到方式慢慢地融入这个圈子 。
现实中可能不仅仅是这三类人 , 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
以这三类人为例 , 前两类和第三类最大的区别是 , 对这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的敏感度和容受程度不同 。对于第三类人来说 , TA可能不是特别在意 , 也不会觉得特别难受 。但是对前两类人来说 , 可能这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 , 特别地让他们难受 , 痛苦 , 内心会升起比较强烈的感觉 。
文章插图
-1 为什么有的人对这样的情境特别敏感 , 内心那么容易起波澜?一个人的心理发育是有很多个阶段 , 在成长过程中 , 个体会逐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元关系 , 慢慢发展到母婴的二元关系 , 再慢慢发展到跟父亲-母亲之间的三元关系 。
当你一对一建立关系没有问题 , 但是跟多个人一起容易感受到被排除在外的话 , 可能是跟三元关系这个阶段的发展有关 , 即俄狄浦斯期 。
1)在孩子0~2个月期间
可能很多时候他是处在一个一元关系里面 , 这个世界里只有他 , 他意识不到有其他人的存在 。这个世界是以TA为中心的 , 妈妈是TA的手和脚 。
2)大概从2个月开始 , 一直到2岁左右
孩子逐渐发展和体验到一种二元关系——“哦 , 原来妈妈跟我是不一样的人 , 她是一个独立的人 。我是妈妈最重要的人 , 妈妈是我最重要的人 。”
3)大概到3岁左右
孩子有一天突然意识到 , 哦 , 原来妈妈是要和爸爸一起睡觉的;原来爸爸和妈妈那么亲密 , 当他们关上房门的时候 , 我其实并不知道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
孩子会很好奇 , 父母他们到底在里面干什么 , 会想把他们俩分开 。孩子有的时候也会很沮丧 , 觉得爸爸妈妈好像比自己更亲密 , 好像自己此刻不是妈妈唯一最爱的人 。TA会很伤心感觉被忽略,也会对爸爸很愤怒 。
这个阶段也叫俄狄浦斯期 , 也是通常所说的 , 恋父恋母期 。这其实是儿童一个很正常的一个心理发育的阶段 , 孩子需要经历这样一个挫败的过程 , 他才能进入一个三元的阶段 。
他需要意识到并接受:这个世界不仅有TA , 有妈妈 , 还有第3个人存在——爸爸;妈妈的世界里不全是他 , 有一个角落是他不知道的且不能涉及的;但同时 , 爸爸妈妈都是爱他的 。
在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里面 , 孩子常常体验到自己是被父母排除在外的 。
TA会很伤心 , 有的时候会很抑郁 , 有的时候会对家人有攻击性 。当父母可以包容孩子的情绪 , 依然爱他 , 并用比较稳定的心态对待他 , 那么孩子慢慢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妈妈除了有我 , 还有爸爸 , 妈妈的世界里面有一个角落是我不知道的 。这是一个正常发展的的结果 , 孩子终于可以发展出这样一个对三元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
还有一种情况 , 是被父母和另外一个兄弟姐妹排除在外的感觉 。比如说一个女孩 , 她的妈妈生了小弟弟 , 在弟弟出生之后 , 妈妈全神贯注的在照顾弟弟 , 她会有一种妈妈和弟弟更亲密的感觉 , 觉得自己被妈妈和弟弟排除在外 。这个跟被父母排除在外的感觉是非常类似的 。
文章插图
-2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正常经历过这段时期 , 而有的孩子不能?这其实是跟在当时那个情境下父母的反应有关 , 如果家庭环境是一个包容的 , 不排斥的环境 , 那么孩子他可能会很顺利的度过这个阶段 。
但是如果在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排除在外而产生嫉妒、攻击 , 以及其他很多负面情绪的时候 , 这些负面情绪不被家庭所接纳 , 那么孩子的这个被排除在外的感觉就会一直都在 , 一直到他成年 。
回到我们开始介绍的三类人的不同反应来看 , 通常情况下 , 第三类人可能在幼年时期 , 有这样一个很顺利的进入三元关系的体验 。
而对于前两类人 , 他们有可能没有那么幸运 。
情况一
比如说 , 爸爸妈妈关系不好或单亲家庭或者其他原因 , 妈妈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 而爸爸没有机会进入到母亲和孩子之间 , 那么孩子可能失去了一个进入三元关系的机会 。
面对第三个人的存在 , 对孩子来说 , 既是挫折但也是心理发育的机会 。对于这样的小孩来说 , TA长大之后可能很难接受跟自己亲密的人同时也跟别人亲密 , 想要占有和控制一个人的全部 , 这给成年的之后的亲密关系带来很多冲突 。
情况二
比如一个小女孩 , 她对弟弟有攻击性 , 或者她对妈妈喜怒无常 , 一会儿很黏人但是一会儿又会闹腾 , 她不希望看到弟弟和妈妈在一起 。她的这些反应如果家人们没有理解到 , 可能会认为这个孩子不懂事 , 不听话 , 有的时候大人会指责 , 训斥孩子 , 或者是忽略她的行为 。
在这种情况下 , 会强化孩子被排除在外的感觉 , 她不是那么好 , 妈妈不是那么爱她 , 妈妈更爱弟弟 。那么那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可能是一种非常创伤而痛苦的感受 。
类似这样的成长经历 , 在一个人成年以后 , 有可能对自己或者他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
这样的小孩长大之后 , 当TA在群体里面 , 看到其他人比较热络的时候 , 这种被排除在外/被忽略的感觉就会非常容易被激起 。当这种感觉被激起的时候 , TA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 , 而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TA在群体里的表现 , 或者是跟他人的沟通和互动 。
之前看过一个节目 , 就是一个小姑子闹的自己的嫂子和哥哥离婚的故事 。这个例子比较极端 , 在我看来 , 她就是在儿童时期被哥哥过度满足了 , 没有经历过三元关系的挫折 , 所以当她成年之后非常嫉妒和无法接受哥哥跟嫂子之间的亲密 , 最后做出了一系列荒唐的举动 。
文章插图
情况三
比如说在夫妻关系当中 , 有的时候妻子会非常嫉妒丈夫和朋友们关系很亲密经常来往 , 然后想要控制丈夫的社交时间 , 以及频繁要求报备和查岗 。这其实也有可能与小时候被排除在外的感觉没有被很好地处理有关 。
也有可能表现在亲子关系中 , 母亲可能会嫉妒自己的孩子跟丈夫更亲密 , 会无意识地做一些事情隔断孩子和配偶之间的亲密 , 这个其实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 。
而且在这样一个被排除在外的痛苦经历中 , 这个孩子可能会有一个无意识的幻想:对于女孩来说 , 她想要打败妈妈 , 把爸爸抢回来 。那么可能在成年阶段的亲密关系里面 , 她的这个无意识幻想会被激活 。
比如说一个女孩 , 她突然发现自己的男朋友是有家庭的 , 是有妇之夫 , 那么对于很多女孩来讲 , 面对这样的情况会选择说 , 我要离这个男人远一点 。但是三元关系发展不顺利的女孩可能会想 , 要把这个男朋友从原来的家里面抢过来 , 这其实就是想要去实现她幼年时期的把爸爸抢过来的幻想 。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 , 小的时候 , 妹妹由于身体的疾病得到爸爸更多的爱和关心 , 这个让松子非常的嫉妒 , 感觉被忽略 。在她长大之后 , 她交过的一个男朋友是有家庭的 , 但她发现之后 , 并没有离开这个男朋友 , 反而是跟踪他到他的家里 , 去观察他的妻子是不是比自己优秀 。她希望把这个男人抢过来 。
文章插图
还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 , 每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不是可以简单地概括出来的 , 目前本文中给出的原因 , 是一些主流的原因 , 仅供大家参考 。
-3 如何应对那种“被排挤”的感觉?如果当你已经成年了 , 你发现自己有类似的一些感受 , 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1.如果你只是在社交中感觉自己被忽略 , 不讨人喜欢 , 而你其他方面的生活并没有受很大的影响 , 那么你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第1步:回想一个其他人很亲密而让你感到被忽略/排挤的社交场景 , 回想你在那个场景下的感受、想法 , 很细腻很细致的把它写下来 。
比如说 , “当我看到我最好的朋友跟他的另外一个朋友一起笑的很开心的时候 , 我感觉到好像我并不是他最好的朋友 , 我特别的失落 , 心痛 , 因为我很希望我是他的唯一 , 我也好生他的气 , 因为他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 , 让我感觉我被忽略了 , 我没有那么重要 。我希望我是他最重要的人 , 不管跟谁比 。”
第2步:想一想 , 在这种情况下 , 你的本能反应会是怎样的 。是很伤心然后退缩 , 就不跟他们玩儿了吗?还是说你会很生气 , 然后你会想要把他们隔开 , 所以你会常常插话打断他们呢?这只是我的举例 , 请把你自己在这种情境下的一个本能反应写下来 。
2.如果你的本能反应是退缩 , 那我觉得在真实的场景里面是可以表达你自己的真实感受的——你可以跟他们说我感觉被你们忽略了 , 我感觉我对你来说不是那么重要 。我觉得如果你能把这些感受表达给你同伴听的话 , 他们可能会觉得你很重视他 , 你很需要他 , 可能他们也会关注一点你的感受 , 邀请你加入 。
3.如果你的本能反应是你想要插话、打断 , 或者是其他一些容易导致别人反感的行为 , 可能你需要去看到这些行为背后你内心的真实感受 , 因为这些行为可能是一个防御性的行为 , 而我们真实的感受可能是很受伤很脆弱的 。我们可能需要调整我们的反应 , 减少这样的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
文章插图
4.如果你的本能反应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 那么你把原因归结到自己不够优秀自己不够好 , 这样归因有可能会让你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 。这样的情况可能你需要适可而止 , 不要过度自责和要求自己 。不是因为你不够好 , 只是因为你对那样的场景很敏感而已 。请你相信自己 , 接纳自己 , 自信的你会自然而言吸引到喜欢你的人 。
5.如果你对被排除在外的感受非常强烈非常创伤 , 严重地影响了你的社交 , 或者亲密关系 , 那么我建议你要去寻求心理咨询师专业的帮助 , 去探索你的三元关系的发展 。这或许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清晰有序起来 , 而不是被过去的那些你并不清楚的东西所深深影响着 。
以上 , 祝好 。
作者:洪娟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专栏作者
【无论你多么“不讨人喜欢”,我都愿意喜欢你】(特此声明:本文案例中涉及的来访的真实信息 , 均已经过严格的模糊处理 。)
推荐阅读
- 《怪诞脑科学》| 打造属于你与众不同的克鲁机
- 困扰你的是抑郁症?还是抑郁情绪?
- 你是怎么在职场被边缘化的?
- 在职场中,这几种人很让人讨厌,你是否是其中之一呢?
- 手机拍的照片不好看?这些原因你知道吗
- 摄影初学者,成天想着拍大片,真会成为你摄影之路的绊脚石吗?
- 职场中的你,越努力越贫穷
- ?生活学着偷懒也许会变得更有乐趣 教你聪明生活小妙招
- ?学会祛除墨水渍洗涤方法 让你能轻松洗掉墨水渍
- ?鉴别正版CD的十条方法 让你不再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