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呼唤信任的归来

作者:黎荔
重新呼唤信任的归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这个偶然成为我出生地的国家 , 这个独特甚至相当伟大的国家 , 我喜欢它 , 即使我知道它有很多缺陷 。这种喜欢 , 是由于它的面积和人口?还是因为它的古老和亘久?我想 , 更是因为它对宇宙苍生全盘的信任 , 或者存在其间的莫名默契:中国文化相信宇宙间运转流通着一股元气 , 而这股气联系着一切 , 万物并作 , 息息相通 。中国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态度也许就是源于此 。
这是一个由伦理秩序带来两千余年超稳定结构的社会 , 乡村的土地、德性、风俗、传说以及家族观念 , 建构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虽然也有着战争频仍、灾难连绵 , 但总的来说 , 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 , 乡土中国还称得上是一个“老者安之 , 朋友信之 , 少者怀之”的地方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 投身和长大在这片土地上 , 在其山川湖海锦绣无边中 , 聆赏“千里莺啼绿映红” , 领略“秋水共长天一色” , 倾心于“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会心于“此中有真意 , 欲辩已忘言” 。“人之初 , 性本善 。”“夫大块载我以形 , 劳我以生 , 佚我以老 , 息我以死 , 故善吾生者 , 乃所以善吾死也 。”这就是信任人和大地的中国文明 。
【重新呼唤信任的归来】与充满天人信任的中国文明不同 , 西方文明认为人负有原罪而不被信任 , 因此一方面是上帝、教堂威慑感召下的敬业精神 , “富人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的”的信条;另一方面则是事无巨细地都被纳入契约 。经过千年的实践 , 那种制度也已经相当完善 。如果对它对人性的压抑忽略不计 , 那么那种制度也可以高度信任 。
游走在中西方文化之间 , 转型期的中国 , 过去的已经过去 , 未来的尚未到来 。今天乡村已发生了异化 , 人与人的关系正在变得紧张而缺乏温情 。故乡的沦陷 , 加剧了中国人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 , 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某种失序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 , 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 , 所以一切得基于严格的法律约束 。而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 , 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 但西方契约论的法治在中国又不完善 。于是 ,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 , 法治与德性没有交集 , 道德的约束力极为有限 , 相当一部分人抱着“只要法律允许 , 活得自在最重要”的无所畏惧的心态 , 而他们的生活本身 , 却又因为对世界缺乏信任、彼此缺乏信任 , 充斥着不平衡的压抑感和委屈感 , 充满着对外在世界的不安全感 。
现实世界的大多数麻烦 , 都是来自于超乎预期 。我们生产生活是要有预期的 , 没有的话 , 就乱套了 , 如果明天太阳不从东边出 , 如果没有春夏秋冬 , 没有阴晴圆缺的规律认识 , 我们没法安排生产生活的 。预期与信任 , 几乎构成我们绝大部分内容:我们要信任每一天餐桌上的食物 , 从大米鸡蛋蔬菜食用油到哪怕一把细细的盐;我们要信任身边的朋友 , 对一个朋友信任的深浅 , 不是看你会不会对他笑 , 而是看你愿不愿意当着他的面哭 , 朋友就是那个你交托不那么美好的自己都能得到包容的人 , 他不会告密不会算计不会过河拆桥;我们要信任牵手的恋人 , 走入婚姻的爱人 , 什么是幸福的婚姻?那就是纵然时光飞逝 , 爱情的烈火渐渐熄灭 , 但从灰烬中涅槃而出的 , 是如凤凰般永恒的信任 , 双方都能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的自由 , 同时又都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 。我们要信任打开报纸、电视和上网所看到的新闻资讯 , 而不是基于生活经验 , 发现很多媒体提供的信息 , 关于事实的描述都充满明显疑点 , 结果我们在众说纷纭中 , 越来越经常性地陷入真相缺席的状态 。如果没有预期和信任的话 , 这一切的一切 , 怎么可能很好地运转下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