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茶汤的滋味品质,是如何形成?


白茶茶汤的滋味品质,是如何形成?

文章插图
茶中的滋味,主要是人的味觉感官对茶叶中呈味物质的味觉综合反映 。
茶叶中的呈味成分非常复杂,种类、含量及比例的变化,都会深深的影响和改变着茶汤的滋味,何况还有树种、环境、工艺、保存、冲泡用水、冲泡方式方式、不同茶器具等等因素 。
因为,可以说茶的滋味千变万化,你永远不可能喝到同一泡茶或同一种口感的茶汤 。
茶汤滋味由苦、涩、鲜、甜、酸、咸六种味素所构成,传统的茶叶感官审评对茶汤滋味的描述,其本质而言,就是对茶汤六种味素综合反应的表述表达反馈 。
我们品味出的不同滋味,都是茶叶中内含物质的不同生化成分的呈现或综合反映 。
因此来说,接受一道茶,也就是接受它的内涵,至于你所喜欢茶的甜、鲜、生津回甘,而不喜欢酸、苦、涩,只是相对的成分多寡,或喜欢与不喜欢物质的协调性 。
而制茶,就是找到这个恰当的平衡点;泡茶,会泡者泡出优雅的滋味,善品者品味出清香的消息,也是在找寻这个最佳平衡点,突出优点 。
白茶的滋味是一种多味的协调综合体 。有可溶性糖的甜味,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的涩味及醇和感,氨基酸的鲜爽味,咖啡碱的苦味,甘味及具黏稠性的水溶性果胶等 。
同样的,白茶中的呈味成分一样复杂,其种类、含量、比例的不同及改变,也都在影响着茶汤的滋味 。
白茶,如银似雪,满披白毫,也就是茸毛,这是白茶的重要特色,更加深刻的影响着茶汤的“毫香蜜韵”、“鲜爽甘醇”,茸毛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茶身 。
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具苦涩味,咖啡碱具苦味,而茶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组分具鲜爽带甜或甜味,茶树芽叶茸毛具有高氨基酸和低酚氨比特性,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
白茶滋味品质的形成
白茶品种芽叶肥壮,芽叶茸毛多,内含品质成分丰富 。鲜叶在萎凋过程中逐渐失水,细胞生物膜透性增加,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多酚类化合物发生缓慢氧化,其含量逐渐降低 。
由于儿茶素的部分氧化和异构化使儿茶素总量较少,儿茶素组分比例会发生变化 。
同时萎凋过程水解酶活性增强,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天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含量增加,酚氨比降低,这些变化有利于减轻白茶茶汤的苦涩味,增进滋味的鲜爽度 。
另外,干燥过程,对白茶品质成分变化也有重要作用 。
总之,各种不同味感的物质成分之间彼此协调,最终形成了白茶醇爽清甜的滋味 。
而存放多年的白茶,茶叶内部成分逐渐转化,香气成分逐渐挥发,从新茶的毫香蜕变为荷叶香、枣香和药香,汤色也逐渐从浅黄沉淀为杏黄、琥珀红,滋味也变得更加醇和厚朴 。
【白茶茶汤的滋味品质,是如何形成?】其中,甜度更是老白茶最简单、最直观的感受 。呡上一口茶,茶汤滑过口腔后,就能感受到甘甜的滋味在口腔里蔓延开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