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品牌领跑安顺茶产业

在饮料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新鲜的饮品玩意层出不穷,然而喝不败,饮不够的还是我们的国饮——中国茶 。茶叶,这老祖先发明的饮品,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如今越发显现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产业的经济潜力,让越来越多的茶乡显现旺盛生命,成为链接世界,走向域外,沟通人与人之间精神境界的物质载体 。土特产搭上旅游快车【“瀑布”:品牌领跑安顺茶产业】 安顺作为甲级旅游城市,除了有秀美的山水风光被游人相机带走外,土特产也是游人必带的佳品 。在安顺南华路供电局旁的土特产商店采访人员了解到,外地人和本地人一样喜欢光顾,而在特产中茶叶是人气最旺、光顾率最高也是付加值最高的佳品 。在众多的茶叶品牌中,“瀑布”牌可算佼佼者和领跑者,成为馈赠亲友、旅游纪念、代表瀑乡的“形象大使”,其品相、品质、品型也被品茶人士广为赞扬 。安顺茶叶的前世今身 安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俗名丛茶,谷雨前采撷,名毛尖,色味俱佳,多产大水桥(现安顺大西桥一带)”之说 。多年来,安顺茶叶以内含物质丰富、品质优良而闻名省内外,先后创制过的名优茶有羊艾毛峰、云针茶、龙宫茶、山京翠芽、金坝毛峰、瀑布毛峰等 。然而,由于加工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受利益趋使等原因“安顺茶叶”一度成为“崴货”的代名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浙一带茶商收购安顺茶青加工后包装成为“西湖龙井”堂而皇之上市,安顺茶叶又一度为成别人的贴牌商品 。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观念影响,加之投入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原因,安顺茶叶发展水平比较低下 。在基地种植上,大部分老茶园树龄长、品种老化、田间管理和鲜叶采摘粗放,产量和产值都不高;在茶业加工上,制茶机械老化,加工技术落后,质量无法提升,效益不明显 。1999年以来,全市有5.7万多亩的新植茶园,虽然选种对路、规划合理,但投入不足,管理粗放,茶叶长势普遍较差,部分茶园已进入采摘期,因缺乏资金,没有加工设备和技术,不能采摘加工,农民没有得到实惠,挫伤了投入和管理的积极性 。到目前全市有新老茶园近10万亩,采茶约7万亩,产量约4000多吨,其中明前茶约700吨,产值约2亿余元 。“瀑布”龙头强势推出 由于茶叶生产工艺粗放,产品档次和价格低,没有拳头名品,因而缺乏市场竞争力 。长期以来安顺茶叶品牌混乱,几十个品牌充斥于市,说得俗点支口锅打上包装也成为一个品牌,品牌混乱造成了价格的打压 。再加上安顺茶叶市场管理无序,没有相关部门对茶叶质量定级,形成经营者自我包装、自我定级的无序现状,给消费者带来不便,扰乱了安顺茶叶市场 。为了加强龙头带动作用,打造瀑乡的拳头品牌,在政府的重视下,1994年,原安顺地区行署组建了安顺市茶叶开发中心,采取了“中心”带农场,农场带农户的茶叶产业化发展思路,调整产品结构,压缩大宗绿茶,增加高档名茶,并借助于黄果树瀑布生态牌,致力于“瀑布”系列产品开发,走产品多样化,品质优良化,包装高档化,销售外向化,经营产业化,抓好品牌建设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造,“瀑布”牌系列2007年获贵州省农业厅颁发的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并先后获“中茶杯”金奖、上海“中华茶”最佳推荐产品奖、国际茶文化节最佳名茶奖、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等殊荣 。最近,政府拟将“瀑布”牌作为政府接待用茶 。茶叶产业攻略 为了弘扬“瀑布水煮天下佳茗,安顺茶展屯堡遗风”的文化氛围,推荐本土旅游产品,近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安顺名优茶斗茶大赛 。代市长罗宁在大赛颁奖会上指出,茶产业的发展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茶叶产品不能只作为初级原料来销售,必须增强品牌竞争意识,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这是安顺市茶产业的必由之路 。为扩大安顺茶城的影响力,规范化、规模化经营,政府从项目上,资金上,环境上给予了高度重视,拟组织相关茶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茶叶市场氛围 。同时还将拟建茶青交易市场,统一定标准,统一鉴定定级,统一包装,统一品牌推广,让农户安心种茶,企业专心经营,把“瀑布”拳头品牌做大做强成为安顺的旅游名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