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未解之谜有哪些,中国历史80个未解之谜( 九 )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 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 。 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官建筑群, 封土外有两道长10千米的内外城垣, 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 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 。 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 。 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 。 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 。 《史记》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 。 ”以当时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 。 1961年当地文管本测量的高度为43米 。 笔者1982年在8383部队工程兵战士的协助下, 对陵墓封土再次进行了测量, 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 。 后来航空测量的海拔高度也与之相近 。 可见两千余年来的水土流失, 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 。 封土底边为长方形 。 南北长515米, 东西宽485米, 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 。 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 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了 。 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 。 早在战国时期诸候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 。 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史记·赵世家》) 。 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 。 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 。 陵园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临死时还未竣工 。 二世皇帝继位, 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

纵观陵园工程, 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 。 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 。 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 。 初步奠定了陵园的规模和基本格局 。 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 这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 。 《史记》记载:“及并天下, 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 。 ”经过数10万人9年多大规模的修建, 基本完成了陵园主体工程 。 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 历时3年多是工程的最后阶段 。 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工作 。 尽管陵墓工程历时三十七八年之久, 整个工程最后仍然没有竣工 。 当年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 。 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千米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 。 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 秦二世这位未经风雨考验的新皇帝惊惶失措, 情急之下召来群臣商讨对策, 他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 向群臣发出了“为之奈何”的哀求 。 一阵沉寂之后, 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 众疆, 今发兵近县不及矣, 骊山徒多, 请赦之, 授兵以击之 。 ”惊魂未定的二世皇帝当即迎合, 拍板决定由章邯直接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起义军 。 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中止 。

秦陵工程设计者不仅精心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 对陵园总体布局的设计更是颇具匠心 。

秦始皇陵园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 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 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 。 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 门阙规模最大 。 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 其余三面各开一门 。 尤其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 蔚为壮观 。

几千年过去了, 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于骊山脚下, 当年那长达10千米的内外夯土城垣早已残缺不全 。 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内城西墙残存的一段城墙 。 那一座座宏伟的地面建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遭到项羽的焚烧, 在残存的废墟上, 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陵寝建筑群遗址, 规模宏大, 集中分布于封土北侧、内城西半部 。 在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处地面建筑群 。 据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基址来看似为饲官建筑 。 饲官建筑遗址的南北两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 其规模也相当可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