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三 )


赏月节
在中秋节 ,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 《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 , 即祭拜月神 。 到了周代 ,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设大香案 ,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 ,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唐代 ,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在宋代 , 中秋赏月之风更盛 , 《东京梦华录》有记载:“中秋夜 , 贵家结饰台榭 ,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
明清以后 , 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 ,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祭月
祭月 , 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 。 早在周朝 , 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 , 秋夕月 。 朝日以朝 , 夕月以夕 。 ”描述了我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 , 也逐渐流传到民间 。 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 , 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 。 同时 , 祭月的日子 , 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
祭月活动四九年后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 , 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 。 近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
拜月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 , 盛行“拜月”风俗 。 傣族传说 , 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 。 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 , 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 , 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 。 后来 , 他不幸死后 , 变成了月亮 , 升向天空 , 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 , 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 , 于露天设案 , 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 , 拜月后 , 全家人围桌而坐 , 边吃边谈 , 共赏明月 。 如今 , 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

中秋节各个地方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 流传至今 , 经久不息 。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 为寄托思念故乡 , 思念亲人之情 , 祈盼丰收、幸福 , 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
举例: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 。 皎洁的月光下 , 人们衣着华美 , 三五结伴 , 或游街市 , 或乏舟秦淮河 , 或登楼观赏月华 , 谈笑风生 。 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 , 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 , 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 。
中秋夜出游赏月 , 上海人叫做“走月亮” 。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 , 就是在月光下出游 , 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 。 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 。 所谓走三桥者 , 明显度厄之味在 。

祭月
祭月 ,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 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 夕月 , 即拜祭月神 。 自古至今 , 在广东部分地区 , 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拜月 , 设大香案 ,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 在月下 , 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 , 红烛高燃 , 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 祈求福佑 。 祭月赏月 , 托月追思 , 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