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练气功法
首先说明,这里所讲的气是人体内蕴藏的关乎盛衰,主乎生死的真元之气,与口鼻往来的呼吸无关.
(一)练气歌诀
两臂落时身散空,无我无为入化境.
正气沉降意气起,手擎内气两旁升.
两手虔接乘天露,丹球出现顶凌空,
两手拢合丹入腹,浩然正气留正中.
(二)
修炼方法
1 两手内翻至手心朝下,意想浩然正气透胸下沉,边松沉边向四外松散,内气在纵横松散的循环中层层散开.意与气相连,意不能松,气就不会散,气不散就不能通,内气通不出便无法与自然界之大气融合,交流,也就无法企及空灵无滞的境界.两臂随着浩然正气的下落而运行,不要有意的呼气,吸气,更不要憋气,而应毫不管呼吸.两手落至大腿肚旁入地,待进入化镜后,时时处处犹如没有自身般全体透空.此为“两臂落时身散空,无我无为入化境”的着落处 。
2 浩然正气沉入地下与地气交融后自然由足下生发, 沿身两侧向上升腾, 柔和地催促两手擎托内气翩然环举, 身体有随之升腾的轻松惬意感 。 此为“手擎内气两旁升”的着落处 。
3 两手升至齐肩, 胸中十字中心“一定”, 似有点滴雾露降至掌心, 心存一片虔诚去接纳它并与之相融 。 此刻在头顶前上方自然现出一淡橘黄色的气团, 双手拢向头前欲抱气团, 不待手至, 气团便自行斜下入腹而贯通周身, 呈现出浑圆的磅礴气势 。 此为“两手虔接乘天露,丹球出现顶凌空,两手拢合丹入腹”的意境体现 。
4 浩然正气从上丹田穿经中丹田, 下丹田落至两脚大趾旁入地 。 与此同时, 浩然正气缕缕不断地向身中返升, 身体渐感充盈, 舒适 。 要将内气贯通的充实感受意识地存留在体内和心中 。 此为“浩然正气留正中”的所在 。
练气与养生:文中所讲的正气, 内气, 前人称之为真气, 元气 。 至今科学尚未证明这种蕴藏在人体内的内气之实质 。
在探索练气方法之奥秘时, 不要片面的追求内气充足, 亦不要用意识调控阴阳之气的增减, 以免步入歧途 。 功中所练之气是自然平衡的, 靠人的思维是捕捉不到的 。 日久功深后, 人们才会领略到内气在内功理法的运用上所具有的超长的威力 。
在养生方面, 以气润身可令周身血脉畅通无滞, 从而促使血液循环正常, 无微不至地滋养周身 。
第三节 练意功法
意在行拳当中担当着“令行禁止”的重要角色 。 故而前人有“凡此皆是意”和“重意不重形”之说 。 而拳论中“有意却无意, 无意却有意”的精辟见解, 又辨证的阐明了行拳用意不可偏重的要领 。
准确恰当地把握用意的规矩和尺度来盘拳和行功, 就能打破和超越以形体动作为主的常规之篱笆而拓展出一片优游自在, 无拘无束的行功胜境来 。
行练意之功的要点在于以意引领内气来催动姿势, 但又不可用意而令人神情发呆, 动作发痴 。 意气应在恬淡无求中徐徐运行, 心境自然趋于平和, 安然 。
意的策源地在于内心, 发自胸部的十字中心处(既中丹田) 。 行练意之功, 是有意识地将意与形分为一阴一阳, 而又使之相合于一环之中进行交替更迭的转换与衔接 。 在如此简单的动作中, 便于体会意领着形走(既“意在先”)的动作顺序, 运行方法以及由此而衍生的
意趣和韵味 。 而一旦意与形的先后顺序倒置(既形动在先)时, 意的作用和功效立即由显转晦, 学者应引以为戒 。
( 一)练意歌诀
身空背融内气生, 双手意沿山字行 。
山字两边领手出, 中间一竖合身中 。
循环不止阴阳转, 开合相寓意分明 。
推荐阅读
- 杨氏太极拳步法的三个特点 金身先从元气练
- 打太极拳前需压腿 太极图中的武学
- 如何练就太极内功强大暴发力-马权友 太极拳怎样才算打好了-马权友
- 太极拳对健身发劲的要求-周直艳 “耳听背后”的真实含义-韩军生
- 第三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邓一琳 杨氏太极拳85式体用功法
- 此拳即是功,此功即是拳 古传太极秘术-潘伟
- 杨式太极拳如何发力吐劲 猫的功夫是怎样练成的
- 太极拳慢练的方法-熙瑞太极 太极拳谚语小集
- 赵堡太极拳之玄机-“以裆代手” 发力的核心机密
- 太极拳的重复与放松-傅浩 太极拳与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