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怪 锅盔赛锅盖
锅盔是一种形如锅盖的发面饼, 草帽大小, 成品重量足有10斤左右, 吃时切开, 可一连吃好几天, 而且炎夏半月不变味, 隆冬百日不变质 。 相传, 女娲在骊山“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死后被尊为“骊山老母” 。 为了缅怀这位造福人类的女神,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女娲生日这天, 人们都要烙饼纪念 。 饼烙熟后, 先向房上扔一 张, 叫做“补天”;再往地上扔一张, 叫做“补地” 。 既是补天补地之饼, 当然就越烙越大了 。
第六怪 油泼辣子一道菜
油泼辣子是关中人家的看家菜, 不论是拌面夹饼, 还是啜粥吃馍, 都少不了它 。 故有“无辣不下饭, 无辣不成席”之说 。 人们都知道四川、湖南人最爱吃辣子, 殊不知关中人把辣子视命根子 。
第七怪 唱戏吼起来
这里唱戏指唱“秦腔”, 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 。 尤其是花脸的演唱, 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 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 。 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 一是舞台 要结实, 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 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 以免吓坏了” 。 吼戏者, 脸红脖子粗, 吼得“走火入魔”, 观众也连声叫“好”, 当地 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 听起来“过瘾”、“解馋”、“嫽咋咧(好极了) 。 ”
第八怪 板凳不坐蹲起来
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基本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 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 。 加之冬天寒冷, 人们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 或者“丢方”、下棋来娱 乐消遣 。 于是, 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 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 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
亲, 记得手机右上角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哦
陕西关中八大怪是什么? 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 十里不同俗 。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 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 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 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 。 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 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 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 正宗的冰冰面, 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 长度则在1米上下, 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 薄时却如同蝉翼 。 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 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 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
关中人吃面, 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 这种面煮熟以后, 捞在碗里, 无论是浇臊子, 还是泼油辣子, 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 。 既可口又耐饥 。 人们脖子一伸一缩, 呼噜噜吞进肚里, 吃饱吃胀, 饱嗝一打, 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 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 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
二、锅盔像锅益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 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 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 受到惩罚 。 于是, 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 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 而烙成饼 。 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
做锅盔, 面要和得很硬, 硬得用手都揉不动, 要借用木杠来压揉, 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 这样, 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 清香可口, 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 。 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 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 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 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 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咖组词有哪些词语
- 学习知识|抹组词有哪些词语
- 学习知识|踢组词有哪些词语
- 学习知识|筋组词有哪些词语
- 学习知识|方式怎么写,方式的是咋写
- 学习知识|先生的英文怎么写,你的老公的英文怎么写
- 学习知识|行动计划怎么写,行动计划表内容怎么写
- 学习知识|着拼音怎么写,望的拼音怎么写
- 学习知识|美国英语怎么写,America是哪个国家
- 学习知识|惊喜英语怎么说,惊喜单词的英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