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脑干上长瘤能活多久,脑干肿瘤是不是必死无疑( 三 )


(5)放射学检查:包括头颅平片,脑室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 头颅平片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肿瘤钙化及松果体钙化移位等 。 脑室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移位及肿瘤血管情况等 。 这些异常改变,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有所不同,可帮助定位,有时甚至可定性 。 特别是CT扫描的诊断价值最大,静脉注射对比剂强化扫描,定位准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 。 它可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形状、脑组织反应情况及脑室受压移位情况等 。 但仍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以便明确诊断 。
(6)核磁共振:对脑瘤的诊断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微小肿瘤 。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得到与CT相似的图像,并能观察肿瘤的生长代谢情况,鉴别良性恶性肿瘤 。
神经胶质瘤临床表现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 。 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 。 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 。 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 。 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 。 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 。 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 。 肿瘤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 。 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 。 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 。 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 。 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 。 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
有些肿瘤特别是位于额叶者可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言语及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关心,不知整洁等 。
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 。 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生长较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著,局部症状较明显,发展亦快 。 在脑室内肿瘤或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 。 而在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 某些发展较慢的肿瘤,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

神经胶质瘤发病机理

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当超过代偿限度时,即产生颅内压增高 。 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或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时,更加重颅内压增高 。 如肿瘤内发生出血、坏死及囊肿形成,可加快其进程 。 当颅内压增高达到临界点时,颅内容积继续有小量增加,颅内压将迅速增高 。 如进行颅内压监测,压力达到6.67~13.3kPa汞柱时,则出现高原波,高原波反复出现,持续时间长,即为临床征象 。 当颅内压等于动脉压时,脑血管麻痹,脑血流停止,血压下降,病人不久将死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