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分散 , 将哪些自然段合为一个段落的分歧较大 , 教师可让学生将归并成段的自然段逐一读一读 ,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 指导学生理解自己归并成段的自然段中 , 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养花”这一中心表达不同方面的意思 , 是可以独立成段的 。 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特殊 , 由于每个自然段相对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 全篇课文可以按自然段成段 , 共分成七段 。
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集中 , 大多数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首、尾自然段各一段 , 中间2~6自然段为一段 。 教师在肯定这种分段方法后 , 指出将第二段中的自然段各自成段 , 全篇课文分成七段的分段方法也是正确的 。
结合这篇课文特殊的段落结构 , 教师帮助学生懂得在理清课文脉络时 , 要从每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入手 , 按课文的实际情况分析、理清课文结构 。 将学过的分段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中 , 而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固定的模式 。
在理清课文段落结构的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 。 第一段:写“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
第二段:写“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 第三段:写“我”是怎样养花和养花可以增长知识 。
第四段:写养花有益身心 , “我”从养花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 , 得到了乐趣 。 第五段:写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
第六段:写养花中的伤心事 。 第七段:写养花的乐趣 。
如果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 , 第二段(2~6自然段)的段意可概括为:从养哪些花、怎样养花、养花增长知识、养花有益身心、养花有成功的欢乐和遇到挫折的痛苦等方面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 在概括段意时 , 以学生概括为主 。
对于较难概括的段意 , 可让学生多读课文并进行讨论 , 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修正 。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
1.请七名学生逐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 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 (五)作业 。
1.抄写生字、 。
3.急求:人教版十二册匆匆教后反思,人教版十册养花的教后反思朱自清的《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 这诗歌般的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足迹 , 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 , 揭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觉醒 , 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
全文语言优美、内容趣味性强 , 运用了大量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 语言生动具体 。 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 , 我进行教学设计时实在不敢“匆匆” , 因而也就有几点可喜的收获:一、创设情境 , 积蓄情感 。
课一开始 , 我就引导背诵刚学的《长歌行》 , 并让学生谈感受 , 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 。 然后出示朱自清的相片及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 , 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自己却无所作为 , 决心珍惜时间 , 才写下了这篇《匆匆》 。
在此基础上 , 又播放《匆匆》的配乐范读 , 舒缓而悠扬的音乐 , 如泣如诉的朗读 , 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 , 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淡淡忧伤与无奈中 。 二、反复诵读 , 积淀感悟朱自清先生说 , “文章的成功 , 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