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死后,把皇位让给了舜。据说按照当时的习俗,全国需要哀悼三年。守孝三年,舜将家产赐给尧的儿子,自己藏在南河南岸。然而,诸侯们并没有拜丹朱,而是跑到舜那里,他们没有去丹朱打官司,而是去了舜那里.....舜说“天意如此”,于是正式做了皇帝。
舜帝死后,他让于退位。经过三年的哀悼,大禹把他的财富给了舜的儿子尚军。“禹也让,如舜让尧子”,但诸侯们只认了大禹,却没有认,于是大禹无奈地成了皇帝。
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说,他读历史的时候,发现“吃人”二字写得满书都是。但是,我相信,当你读到帝舜和大禹的事迹时,至少字里行间都写着儒家的“道义义”。爱江山更爱道德。所谓“江山可贵,道德代价更高”。在权力面前,舜禹的高风亮节令人难以置信,但也未必不可能。也许古代人的道德水平很高,道德约束可以克服权力的诱惑。
文章图片
上述关于舜禹的记载虽然出自司马迁的《五帝传》,但他们的言行都是儒家的标准。司马迁并不是儒家的弟子,但是在写《五帝夏柒史》的时候,材料主要来自《尚书》,据说是孔子亲自编辑的。事实上,即使不是孔子自己编辑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它的内容看到强烈的儒家风格。司马迁人品可靠,不会编史,但儒家的《尚书》未必是真的。例如,夏柒继承的历史不太符合逻辑。需要注意的是,现存《尚书》中没有夏柒继位的记载。但根据《史记·尚书》所引的大量材料,估计司马迁的《尚书》中有夏柒继位的相关记载,后来失传了。
大禹死后,他把皇位给了伯夷。经过三年的哀悼,伯益继续发扬贵族精神,让大禹的儿子开导皇位,自己前往山治南逃亡。然后,伯益傻眼了。诸侯不拜伯夷,纷纷拜启,启成为帝位,从而开启了夏朝。
群臣放弃伯夷而选择启,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大禹之子开明德行,天下人都转向他;一方面,伯夷辅佐大禹时间短,天下不从。按照儒家的说法,凯比伯夷更贤惠,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心。所以,凯应该作为一种仁慈来接管,世界上有美德的人应该占领它。
然而,这两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夏启贤不贤,后世无人能想得通。反正在《夏本纪》里,只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玉子贤,天下有意焉”,但伯夷不仅贤,而且长期追随大禹。
文章图片
【姒启 夏启即位:一个不完美的儒家谎言】大榭治水时,“于乃燧、易,后稷命帝,命王公、民以兴民,富民以土”。这时,大榭已经三次没有进屋了,“齐”最多还是个孩子;治水成功后,大禹在舜帝面前与伯夷、皋陶交谈。大禹继位后,首先安排皋陶做他的继承人。皋陶死后,大禹安排伯夷为接班人,将国家管理权授予伯夷。十年后,大禹东游,到达会稽,死于此,将天下传给伯夷。
据《尚书·尧典》记载,伯夷在舜帝手下当过危险人物,掌管山泽,饲养鸟兽。关羽掌管着山、湖、湖中的植被、鸟类和动物。直到清朝,才有这样的官职。现在看来没什么,但在农耕不发达的大禹时代,绝对是一份肥差。此外,《吕氏春秋不低头》说“伯益作井”,其他史书说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伯益教人种植水稻,促进农业发展。
根据《五帝传》的记载,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十年的统治经验,应该是诸侯崇拜的对象。这么一个老革命,史书上说他德行不如“楷”,“佐于浅,天下不睦”?同时,夏柒的圣贤只有空这个笼统的句子,没有具体记载圣贤在哪里,也没有说自己的执政能力让世人信服在哪里。这样的“凯”怎么可能比伯益强?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
推荐阅读
- 冲龄 同样是冲龄即位,康熙成了一代明君,而同治却是烂泥扶不上墙
- 北宋灭亡时间 北宋灭亡很惨,金国灭亡时更惨,末代皇帝刚即位一小时,就被砍死
- 重生之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雍正帝能顺利即位 关键不在丰台大营 而是一个废皇妃
- 李治下一个皇帝是谁 唐高宗李治是怎么即位的?他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 日本新天皇 日本新天皇即位 宝座上有9只中国神鸟(图)
- 日本天皇登基 日本第126代天皇正式即位
- 三神器 天皇即位必不可少 神秘的“三神器”究竟什么样?
- 明仁天皇 日本正式进入“令和”时代 第126代天皇即位